健康養身★天冷當心血壓急上升 避免誘發疾病,專家建議這樣做!

天冷當心血壓急上升 避免誘發疾病,專家建議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氣溫一路溜滑梯,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天氣逐漸轉冷,且日夜溫差大。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呼籲民眾面對氣溫下降,一定要加強保暖。
抗低溫做好保暖工作 泡湯需留意促發心血管疾病
尤其是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從起床到外出,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適時增添衣服,外出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
除了注意保暖外,如果選擇泡湯驅寒,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與年長者,天冷泡湯時易因溫差過大而可能促發心血管疾病,因此,建議泡湯時要結伴同行,勿單獨泡個人池,泡湯勿超過15分鐘、泡湯後勿太快起身、溫度勿超過40℃、避免冷熱水交替,泡湯前後都應喝足水份、以及飲酒或吃大餐後隔1.5小時以上再泡。
避免天冷大吃大喝 胸悶、單手無力等徵兆應就醫
此外,在寒流期間,也要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
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有出現心臟病的徵兆,像是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另要注意中風症狀,記住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力氣(Arm)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並快快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

【延伸閱讀】

卵巢癌治療突破 PARP抑制劑降復發

第一線藥物出現口服選擇 助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擁抱病後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4歲女性,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史,去(108)年11月某日中午騎車去田裡工作,下午兩三點都還沒回來,家屬去找發現倒在田邊的路上,隔日早晨家人覺得有異,緊急送醫。患者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時為昏迷狀態,體溫高達攝氏41.2度、心率快,因呼吸衰竭接受插管治療,後因呼吸器脫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台北報導】金馬影后楊貴媚今年曾在臉書上透露自己因為眩暈症坐輪椅進醫院,她自曝自己在醫院躺了3、4天,整天只能盯著天花板看,還說擔心自己「會不會第2天再也醒不來」,讓粉絲們好擔心。但她也提到小時候就經常容易頭痛,近年還多了眩暈症,這次因為連續暈了好幾天,才會拖著病體進醫院,幸好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骨質疏鬆常伴隨骨質減少、肌少症、關節疼痛,許多只知道民眾貼貼布、戴護膝來緩解疼痛。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民眾光用貼布、外在保護產品可緩解不適,無法阻止肌肉的流失,若身體長期有痠痛、無力,排除其他疾病後,應考慮是否有肌肉量、骨骼支撐或環節機能降低的問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竹報導】幾乎所有牙科病患就診時的頭號反應就是「超級怕痛!」1名45歲媽媽過去10年來慘遭其他牙醫師判定全口牙齒沒救了,再加上家人認為植牙危險的偏見,以及因為長期無法正常咀嚼,讓這位媽媽甚至已出現憂鬱傾向,直到找到有全口重建達人美譽的EXE國際植牙中心總院長朱育德醫師重新評估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