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旋地轉!頭暈2年未改善 竟是狹心症作祟

天旋地轉!頭暈2年未改善 竟是狹心症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位70歲老太太,2年前開始有頭暈症狀,到耳鼻喉科檢查卻不是眩暈症,持續服用止暈藥達,症狀遲遲未改善。前往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病人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所幸以氣球擴張術將狹窄血管內壁撐起,重建血流後,患者不再頭暈。

體重過重三高問題 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張釗監醫師指出,狹心症屬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80%會出現胸悶痛症狀,10%會有腹痛症狀,僅少數約5%會出現頭暈,甚至無症狀。推估這位病人因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加上體重過重,三高問題沒有控制,經常油膩飲食、少運動,導致右冠狀動脈硬化、狹窄。出現少見非典型的頭暈症狀,所幸及時發現對症治療,才避免心肌梗塞、猝死風險。

心臟病居十大死因第二名 高危險族群需注意

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病仍高居第二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容易引發狹心症的危險族群、包含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這些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以免引發狹心症。

胸悶、頭暈提高警覺 可至心臟科門診檢查
張醫師提醒民眾,最近正值季節交替,天氣轉冷血管容易收縮,民眾如出現胸悶痛等症狀,需提高警覺,最好就醫檢查。出現頭暈症狀,經醫師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方面問題後,應考慮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及早就醫確診以免延誤病情,嚴重時,恐會有猝死之可能。

臨床上可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及心導管等檢查,協助診斷是否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若確診為冠狀動脈疾病,再進一步考慮以藥物、氣球擴張術或心血管繞道術進行治療。

【延伸閱讀】

基因檢測速解碼 婦癌專家攻克晚期卵巢癌 

國際藥廠與台科技廠攜手 打造AI智慧醫療生態系

邁向「零出血」人生 重症A型血友病治療納健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0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2例新冠境外移入病例,分別是緬甸籍(案1103)與中國籍(案1104),2人為同船船員,自菲律賓入境;同時,疑似出現嚴重疫苗不良事件,個案疑似因暫時性腦部出血住院。 指揮中心陳時中指出,2名個案工作船隻,在今(2021)年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AI揪骨折部位!為提升外傷急症醫療品質,林口長庚收集外傷資料庫高達五千張的骨盆X光片,設計出一套嶄新的AI演算法,能判讀發生骨折的可能部位,輔助第一線急診醫師診斷及掌握黃金治療時機,平均準確度超過95%,目前連美國史丹佛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新加坡樟宜醫院等國際多家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現年20歲的黃先生,於10歲時開始出現眨眼,作鬼臉、聳肩、扭動脖子、跺腳及發出怪聲的症狀,確診為妥瑞症。原以為到了青春期,症狀會減輕,不料,反而更加惡化,常大聲吼叫,一叫就是1分鐘,且全身僵硬。 由於每天約發作20次,常發生於吃飯拿餐具、坐車、與人講話或緊張時,突然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1項研究指出,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的老年人,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其可能性是同齡的2倍以上,研究刊登在《精神病學雜誌》(Journal Neurology)。 在這項研究中,大約有8%的老年人同時有聽力障礙與視力障礙都發展為失智症,而只有其中1種或完全沒有上述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