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旋地轉!頭暈2年未改善 竟是狹心症作祟

天旋地轉!頭暈2年未改善 竟是狹心症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位70歲老太太,2年前開始有頭暈症狀,到耳鼻喉科檢查卻不是眩暈症,持續服用止暈藥達,症狀遲遲未改善。前往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就診,經醫師檢查發現病人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所幸以氣球擴張術將狹窄血管內壁撐起,重建血流後,患者不再頭暈。

體重過重三高問題 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張釗監醫師指出,狹心症屬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80%會出現胸悶痛症狀,10%會有腹痛症狀,僅少數約5%會出現頭暈,甚至無症狀。推估這位病人因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加上體重過重,三高問題沒有控制,經常油膩飲食、少運動,導致右冠狀動脈硬化、狹窄。出現少見非典型的頭暈症狀,所幸及時發現對症治療,才避免心肌梗塞、猝死風險。

心臟病居十大死因第二名 高危險族群需注意

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病仍高居第二名,每年奪走2萬多人性命。容易引發狹心症的危險族群、包含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這些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以免引發狹心症。

胸悶、頭暈提高警覺 可至心臟科門診檢查
張醫師提醒民眾,最近正值季節交替,天氣轉冷血管容易收縮,民眾如出現胸悶痛等症狀,需提高警覺,最好就醫檢查。出現頭暈症狀,經醫師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方面問題後,應考慮至心臟科門診檢查,是否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及早就醫確診以免延誤病情,嚴重時,恐會有猝死之可能。

臨床上可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核子醫學及心導管等檢查,協助診斷是否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若確診為冠狀動脈疾病,再進一步考慮以藥物、氣球擴張術或心血管繞道術進行治療。

【延伸閱讀】

基因檢測速解碼 婦癌專家攻克晚期卵巢癌 

國際藥廠與台科技廠攜手 打造AI智慧醫療生態系

邁向「零出血」人生 重症A型血友病治療納健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0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時間回到2003年SARS疫情,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至今仍令許多人留下陰影。臺大醫院病毒檢驗科、醫技系及醫院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4種血清學檢驗,可偵測病毒抗體,用來了解和平醫院醫護的感染情形(包含無症狀感染者),成為核酸檢測的輔助利器。《健康醫療網》採訪參與開發的臺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研究發現,巴金森氏症患者多半都有眼部疾病,而且可能干擾他們的日常生活,增加跌倒風險,研究刊登在《精神病學雜誌》(Neurology)。   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院的Carlijn Borm博士表示,對巴金森氏症患者來說,擁有良好的視力非常重要,可以彌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YouTuber日前發布一支以母乳為主題的影片,以戲謔語氣評論母乳,但影片中對母乳味道、形狀的負面描述都背離事實、傳遞錯誤知識。台灣母乳協會在影片發布後,接獲許多母奶媽媽反映:「這是一支令人不舒服、戲謔、又未能傳達正確母乳知識的影片」,許多媽媽都覺得受到傷害。嘩眾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即日起,市場、觀光景點、夜市、寺廟等人潮聚集處,不論攤商或消費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制所有人都必須戴口罩,同時實施人流管制與安全距離,禁止店家用試吃等活動招攬人潮,也建議民眾不要邊走邊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自即日起著名觀光景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