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妥瑞症發病期多為5至7歲 幼童這些臨床表現不可輕忽

妥瑞症發病期多為5至7歲 幼童這些臨床表現不可輕忽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現年20歲的黃先生,於10歲時開始出現眨眼,作鬼臉、聳肩、扭動脖子、跺腳及發出怪聲的症狀,確診為妥瑞症。原以為到了青春期,症狀會減輕,不料,反而更加惡化,常大聲吼叫,一叫就是1分鐘,且全身僵硬。


由於每天約發作20次,常發生於吃飯拿餐具、坐車、與人講話或緊張時,突然大吼、大叫,以至於無法唸書,只能休學關在家裡。經醫師評估,接受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大幅改善症狀,已能工作。


台北榮總精神部主治醫師陳牧宏表示,妥瑞症是1種源於兒童時期的神經精神疾病,盛行率大約為千分之3至8,特徵為出現動作和聲音的抽動。病因不明,可能和基底神經核多巴胺、血清素、基因遺傳或自體免疫等因素有關。


妥瑞症臨床表現是面部、肢體和軀幹的異常抽動,例如,眨眼睛、裝鬼臉、噘嘴巴、聳肩、肢體不自主抽動,合併不自主地發出怪聲,如咳嗽、清喉嚨、擤鼻涕、吞嚥、尖叫、犬吠、吸氣或喘息聲。


大部分病童從5至7歲發病,年紀越大,症狀逐漸減輕或消退,過了青春期,約有4分之1不再出現異常抽動,一半病童症狀減緩,其餘4分之1則仍會持續性抽動,嚴重影響人際關係。一旦肢體抽動,影響學習或日常生活,出現自我傷害或不雅的行為、語言,建議施以藥物或行為療法,如果治療成效不佳,則可考慮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以改善症狀。


由於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治療妥瑞症,仍屬於半實驗性質手術,美國妥瑞症協會及神經學會於2015年嚴格訂定妥瑞症手術條件指引,包含了病人年齡須大於18歲、抽動症已達失能症狀、妥瑞嚴重指數超過35分、對3種不同種類的藥物與行為治療無效,以及手術前6個月必須精神狀況穩定,無自殺或殺人的傾向


台北榮總自2004年起積極發展深層腦部晶片植入手術,至今累積超過250個病例,其中8成為帕金森氏症,其餘治療對象為妥瑞症、顫抖症、肌張力不全症及癲癇病患等。2019年引進可調控方向性的晶片導線,最近則引進腦部機器人手臂,提高手術精準度及安全性,並降低因電刺激腦部所引起的副作用。


陳牧宏指出,妥瑞症病童常合併精神患疾,如過動症、強迫症、自閉症、焦慮,甚至憂鬱症。目前醫界認為,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也可用來治療強迫症,至於憂鬱症仍須進一步的實證研究。


不過,現階段健保僅給付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用於帕金森氏症,妥瑞症和一些特殊的肌張力不全症需自費。陳牧宏呼籲衛福部,盡速將妥瑞症患者納入給付對象,減輕家長及社會負擔。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了三千煩惱絲更煩惱! 這些名人力挽形象植回帥氣
▸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2021.07.1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15日為止,已經有75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民健康署公布109年18歲以上吸菸行為調查結果,18歲以上電子煙使用率由107年的0.6%增加至109年的1.7%,升高近3倍,電子煙儼然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一大警訊。電子煙及加熱菸使用動機 對健康無幫助調查結果顯示,40歲以下為電子煙的主要使用族群,又以26-30歲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臺北榮總配合臺北市衞生局政策指示,70多位工作同仁再度拂曉出擊,以迅速、精準、安全執行大量PCR採檢任務。許惠恒院長對於犧牲睡眠、半夜準備、清晨出任務的同仁表達無限的感謝與敬意,訓勉同仁以無私無我的精神,完成政府交辦的任務,充份展現榮總人高度團結、專業、敬業的精神,勇於承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受疫情影響,全台幼托園所持續停課,4歲的小羽自停課在家,因無處消耗體力和探索學習,每天都挑戰父母忍耐極限,親子衝突戲碼天天上演,爸媽崩潰怒蓋「罰站樓」。疫情期間 親子關係面臨挑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因減班、停課和限制外出,對於家有學齡前或特殊障礙孩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