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庚AI輔助揪出骨盆骨折點 各種病灶都無所遁形

長庚AI輔助揪出骨盆骨折點 各種病灶都無所遁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AI揪骨折部位!為提升外傷急症醫療品質,林口長庚收集外傷資料庫高達五千張的骨盆X光片,設計出一套嶄新的AI演算法,能判讀發生骨折的可能部位,輔助第一線急診醫師診斷及掌握黃金治療時機,平均準確度超過95%,目前連美國史丹佛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新加坡樟宜醫院等國際多家知名醫院和外傷中心都已使用此演算法。

AI揪出骨折部位 助受傷工人治療出院

由於此演算法突破了種種過去醫療AI無法達到的效果,打破過去AI的屏障,成果輝煌,因此研究報告也登上自然(Nature)期刊2021年2月的子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世界展現台灣和林口長庚在醫療人工智慧之強大實力。

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鄭啟桐醫師表示,一位工地工人自高處跌落,右大腿骨骨折,血壓一直不穩定,外院找不到正確病因,只能進行輸液和輸血治療。轉送本院時病患已呈半休克狀態,外傷科醫師進行評估時同步調閱外院X光片,並利用本院AI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利用熱點電腦視覺處理,發現病患除了有左側股骨骨折外,另有左側恥骨骨盆骨折。

由於骨盆骨折出血會隨時致命,林口長庚外傷團隊馬上安排後續檢查和血管攝影,找到出血點,即時止血,病患血壓馬上回穩。隔日接受大腿骨手術,於一週後平安出院。

長庚龐大外傷資料庫 AI診斷突破限制

林口長庚外傷急症外科廖健宏醫師表示,以往的AI演算法,大都是針對單一部位的單一病灶進行分析判讀,在臨床情境上使用,相對的有侷限性,當多任務同時進行時,準確度就會下降,這也是目前AI還無法於臨床普及的原因。

他解釋,在臨床上發現,骨盆X光片還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結構,如:髖骨、股骨、脊椎骨、坐骨、骨盆和許多不同的病灶。如果人工智慧只能認出髖骨骨折,對於醫療上的幫助非常侷限。尤其骨盆骨折是外傷中最可能致命的傷害,在重大車禍或者嚴重外傷時會出現,所以如何利用一張骨盆X光片,就可以診斷出各種不同傷害,是臨床上最希望達到的理想。

鄭啟桐醫師醫師指出,過去需要兩到三個不同的程式才能完成這項工作,長庚外傷團隊利用醫院自身龐大的外傷資料庫,收集過去十年高達五千張骨盆X光片,訓練及新設計出AI演算法,能同時辨識各種不同位置及不同類別的外傷型態,還能利用熱點標示,精準指出病人受傷的位置,呈現給第一線醫師參考。經由這種人機合讀機制,輔助醫師快速精準診治病人,大幅提升外傷的醫療品質。

國際知名醫院都採用 展現台灣人工智慧實力

廖健宏表示,人工智慧依賴的是資料累積和訓練,所以在單一機構運算順利,但是程式轉移到別的機構時,就達不到同樣效果。林口長庚外傷中心領銜美國馬里蘭州PAII實驗室研發之演算法,不但在長庚體系多個院區使用效果卓越,在全國各級醫院使用其準確度同樣讓人滿意。因成果卓越,國際多家醫院和外傷中心如美國史丹佛醫院、波士頓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和新加坡樟宜醫院等,也先後使用此演算法,其診斷辨識度依舊讓人滿意。

根據衛福部統計,“事故傷害”高居我國十大死因第六位,每10萬人口就有28.1人。廖健宏醫師表示,林口長庚為北區外傷重症中心,提供病患全年無休、適時及適當的手術與醫療照顧,尤其是多重外傷及生命徵象不穩定者。因此,在忙亂不明的情境中和時間賽跑,降低延誤診斷或是錯失診斷的機率,正是人工智慧可以協助之處。而台灣和林口長庚在醫療人工智慧的強大實力,也正在國際間展露頭角。

【延伸閱讀】

卡車輾過,慢性疼痛難忍 輪椅國標舞冠軍靠「脊髓刺激療法」重生

減法飲食學正夯! 營養師:認明潔淨標章更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7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外地當兵的陳先生(化名),休假返家後發燒、全身痠痛,經醫師診視,發現患者前胸有一個無痛性焦痂,抽血檢查肝功能異常,經通報疾管署,確診為恙蟲病。索性抗生素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感染科邊建榮醫師提醒,恙蟲病易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沒有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高達...

閱讀詳情 »

孕媽媽們要注意,如果不想要生出自閉症寶寶,別碰加工過的食品,現在有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應避免食用加工食品,研究刊登在《科學報告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中央佛羅里達大學(UCF)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用來延長加工食品保存期限的丙酸(PPA)會影響胎兒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Sale...

閱讀詳情 »

40歲林小姐平時有運動健身的習慣,並不曾有胸痛的情形,1周前參加舉重健身課程,上課數10分鐘後就覺得無法支撐想休息,但礙於同儕壓力,勉強支撐,回家後開始出現右胸疼痛,就診時已持續1周,用手按壓感受到有明顯痛點,當她深吸氣或是抬高右手時都會引起疼痛,讓她擔心是否肺部出問題。醫師綜合上述病史,診斷為運動...

閱讀詳情 »

為減輕巴金森氏症患者就醫之經濟負擔,中央健康保險署繼自104年1月1日將「深層腦部刺激器」納入健保給付,並於次年(105年)7月1日放寬給付規定,取消終身給付1次的限制後,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日前開會決議,「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使用之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一併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