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巴金森氏症患者福音 健保將擴大給付範圍

巴金森氏症患者福音 健保將擴大給付範圍

為減輕巴金森氏症患者就醫之經濟負擔,中央健康保險署繼自104年1月1日將「深層腦部刺激器」納入健保給付,並於次年(105年)7月1日放寬給付規定,取消終身給付1次的限制後,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日前開會決議,「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使用之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一併納入健保給付,並於108年8月1日起實施,估計每年有近300名病患受惠。

巴金森氏症是1種運動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患者會出現肢體僵硬、顫抖、失去平衡感等相關動作障礙症狀;但臨床對於無法藥物控制的患者,會建議以外科手術進行深層腦部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藉由電刺激調節視丘下核的異常活性,控制不正常的腦神經訊號,便成了另1種治療選擇。

健保署考量病人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俗稱脈衝產生器、電池)後,除了植入於鎖骨下之電池外,還需要植入1組細長的電極導線,藉著產生電流來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而後者目前仍需自費。為保障民眾就醫權益及提升醫療品質,經慎密評估及蒐集資料,已爭取預算提案同意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之導線、導線延長線及導線固定蓋等3種組件也一併納入給付,並自108年8月1日起實施。

健保署說明,巴金森氏症病人是否需植入裝置,必須經由醫師臨床評估是否符合適應症。健保給付該項導線之組件,限裝置深層腦部刺激器患者使用,以申請一次為限。估計健保1年挹注7千多萬點預算支應,有281人次受惠。未來會持續將醫療資源運用於涵蓋不同科別領域的病患共享,精進醫療照護品質及守護全民健康福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黑痣是痣細胞的聚集,會生長在身體任何的部位,先天和後天都有可能形成;開業皮膚科診所醫師蔡旻倩指出,大多數的痣在20歲以前就會出現,且每顆都有自己的生長模式,甚至也會隨著年齡變大、顏色變淡等,也可能漸漸消失。尤其青春期、懷孕以及曬太陽等因素,都會促使痣的顏色產生變化,甚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27歲女性,因天氣變冷,促使皮膚出現搔癢、脫屑等現象,甚至嚴重至無法入眠;開業中醫診所中醫師顧興怡指出,主要是因冬天天氣較乾燥,使得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導致皮膚缺水等現象,若因搔癢抓破皮,造成傷口發炎,長期下來還會因色素沉澱,使皮膚暗沉,不得不慎。包括年輕女性、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許多人都會愛心捐血,但由於冬天易好發疾病,讓許多捐血的民眾都質疑自己萬一服藥,會不會影響捐血情況;鹿港基督教醫院藥劑課藥師游逸群指出,其實民眾不妨可以在捐血前自我檢查,確定自己用藥無虞,才能放心捐血助人。像是服用維他命、當歸、四物,甚至是一般胃藥、普拿疼等,並無捐血限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快過農曆年了,很多人會利用週末假日大掃除,但卻有可能長時間以同樣姿勢打掃而造成身體疼痛;醫師建議,民眾在選擇清掃工具上要特別謹慎,應選用較好材質的工具,而且清潔程序也要注重,避免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才可免於腰痠背痛也跟著上身。桃園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徐其昭表示,在大掃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