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氣冷「胸悶悶的」竟是要命警訊 6類人最要當心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了「胸悶悶的」千萬別輕忽!因為秋冬季氣正是冠狀動脈疾病病人容易惡化的季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修豪提醒,不管是世界或是台灣的資料分析都顯示,冠狀動脈疾病病人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都會顯著上升,而第一警訊就是胸悶胸痛。

天氣變冷時,特別是年紀大、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有冠狀動脈疾病家族史以及抽菸病人要特別小心,不但要特別注意保暖,還要控制慢性疾病以及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身體有哪些警訊一定要知道?李修豪說,冠狀動脈疾病最常見的表現是胸悶胸痛,冠狀動脈若因粥狀動脈硬化,管腔變狹窄之後,冠狀動脈血流就會變少,同時冠狀動脈舒張功能也會變差,當病人運動活動時心臟負荷增加,冠狀動脈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流量,會引起心臟肌肉缺氧,進而有胸骨後胸悶、胸痛現象,所以病人的胸悶、胸痛症狀若是跟運動活動有關係,就是典型的心絞痛。

另外,典型心絞痛因神經支配原因,胸骨後胸悶胸痛可能會轉移至左肩、左上臂或是下巴,甚至合併喘以及冒冷汗。此外,因為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可以讓冠狀動脈擴張,所以如果胸悶胸痛會因為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而改善,就更像是冠狀動脈狹窄所引起的症狀。

李修豪建議,當發生胸悶、胸痛合併喘以及冒冷汗時,要先到急診就醫,急診醫師會根據病人狀況安排檢查並給予治療;然而胸悶、胸痛不一定是冠狀動脈狹窄引起,不管症狀是典型或不典型,都可以到門診就醫,安排檢查。

李修豪提醒,秋冬季節時,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發病率顯著上升,可能是因為氣溫下降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收縮、交感神經活化以及血液黏稠度上升。所以當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或是氣溫變化過大時,建議一般人要避免過度強烈活動,建議冠狀動脈疾病病人以及高風險病人,要注意保溫、減少戶外活動以及適當補充水分

李修豪強調,冠狀動脈疾病是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平常要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好,有抽菸習慣的人要快點戒菸,有症狀時盡早就醫,當有心臟缺氧症狀時,就開始好好使用藥物,當使用藥物還是有症狀就考慮接受心導管檢查治療手術。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直線總看成弧線? 年逾50歲有這症狀恐是「眼睛的癌症」找上門

「健保Pay」來了?虛擬健保卡明年擴大 健保署趁勢想推付錢新機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五一連假結束囉!還是覺得睡不夠、肩頸硬梆梆嗎?中醫師教大家多吃元氣食物,像是糙米、馬鈴薯、南瓜、紅棗、蜂蜜、豆漿等,還有簡單的穴位按摩及伸展運動,可以促進氣血流動、放鬆肩頸及背部肌肉,大大提振精神,趕快學起來喔!《春天著重調理肝氣》 吳佩青醫師指出,春季節氣與肝臟相通,如果沒有好好保養,導致肝臟疏通...

閱讀詳情 »

色彩鮮豔的紅糟肉看起來好吸引人,不過吃前可得小心,食藥署抽驗,常見紅麴米「橘黴素」含量超標情形,可能傷害肝、腎,建議大家,選購時要特別注意喔!紅麴向來被視為養生食材,不論紅糟肉或炒飯都好吃,天然的鮮紅色澤,讓人胃口大開,不過食藥署日前抽驗,發現5件紅麴米「橘黴素」含量超標,民眾養生不成,反而對肝、腎...

閱讀詳情 »

寶寶因為神經反應不佳,有些不好的睡姿可能會導致嬰兒猝死症,寶寶該如何睡才能睡得安全又舒服呢?  毛毯裹至嬰兒胸口,以免蓋到臉部,寶寶不用穿過多衣服,以免過熱。 寶寶神經反應不佳,趴睡易導致嬰兒猝死症。 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因此不建議。 寶寶仰睡,並不會增加嗆奶的機會。 寶寶最好單獨睡,不建議和大人...

閱讀詳情 »

梅雨季節來臨,高濕高溫的氣候型態,讓人覺得倦怠、沒有食慾,甚至出現氣喘、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外在濕氣嚴重會加重人體內濕,不妨吃些溫薏仁湯或四神湯,有助於健胃整腸、健脾化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