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氣變化怎們辦,璞真診所中醫師教你這樣保養

天氣變化怎們辦,璞真診所中醫師教你這樣保養

最近天氣變化大,導致感冒及一些過敏或疼痛患者來診數量增加,面對氣候變化,究竟要如何保養?請璞真中醫許明仁醫師道來:天氣變化,造成五大類問題發作頻率升高,包括感冒、關節疼痛、鼻過敏、頭痛,還有皮膚過敏濕疹等皮膚疾患。


第一、感冒。氣候變化,身體對冷熱如果不能適應,或沒有選擇適當衣著,那麼,很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尤其是老人與小孩,所以近日打疫苗,優先對象,就是老人與小孩,而一旦感冒,可就麻煩了。其實,感冒是有徵兆,若能事先防範避免;甚至是在出現感冒先兆,例如微感寒冷打噴嚏時,就馬上讓自己發汗,這樣感冒很容易就緩解,並能避免嚴重病況!中醫的許多發汗藥物,或是食物類的薑蔥蒜等,都有加速發汗的作用,可以應用。

第二、關節痛。天氣變冷時,血循變差,發炎物質容易堆積在血循不良的地方,造成痠痛,關節部位的循環是最不好的,發炎物質堆積在此,不容易被血液帶走,所以往往關節會有更多的不適,常出現關節痛症狀加劇的現象。


第三、鼻過敏。鼻過敏主要是肺虛與肺寒體質,在氣候變冷時,作為肺門戶的鼻腔,鼻黏膜會不斷分泌黏液,避免肺部受損,在過量分泌黏液下,就造成鼻過敏現象,另外因肺氣虛弱,對外界過敏源及刺激物都會有過度反應,導致過敏現象加重,這種情形,可以用中醫穴位敷貼的溫灸法,以及鹿茸粉光等溫肺之藥來改善。

 第四、頭痛。跟關節痛一樣,因溫度快速變化、導致身體適應不及,只要頭部循環不佳,頭部會因會血循不良造成血氧降低,就會導致頭痛,另外,秋冬是流感高峰,季節變換期間容易著涼,感冒盛行,而受涼感冒,也常導致頭痛。

第五、皮膚過敏,濕疹皮膚癢。氣候雖寒,但細雨綿綿,仍然會導致濕氣橫行,因此誘發濕診,濕疹發病的部位因人而異,手部、小腿、大腿、腰部、軀幹都是好發部位;濕疹型態非常多,如皮膚乾燥潮紅熱腫脹、水疱密集,劇烈搔癢等。濕疹形成原因非常多,基本上是體質問題,如先天過敏濕性體質,或飲食因素,另外,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或是情緒抑鬱,導致身體狀況不佳,而誘發濕疹,由於這些因素的習慣性長期存在,使濕疹患者久治不癒,或者好了沒多久又發作,如此反復發生,造成病患非常大的困擾。

改善之道還是改善體質,補氣除濕,當個體體質較好、氣血循環佳時,就不易受到天氣變動影響。 以上氣候變化造成的幾種常見影響,包括感冒、關節痛、鼻過敏、頭痛、濕疹等,雖然有氣候變化的環境誘因,但這都是肇因於身體本質衰弱所致,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天氣變化,身體無法適應,就發出警訊,疾病,其實就是一種警訊。 改善之道中醫也有答案,就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身體夠強壯,氣候易誘發的問題,也會因體質改善而不致造成影響。

最後,談到要如何保養身體?具體作法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睡的好。2.適度運動,提高體能。3.保持身心平和,避免情緒躁動,多慮也會耗氣。4.飲食合規,勿暴飲暴食,建議民眾多注意,也可來診所看痠痛。

璞真中醫診所: https://www.facebook.com/DrHsuRenMing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COVID-19新增107例本土個案,其中新北確診數更是下降至44例,新北市長侯友宜將於下午3時將召開疫情應變會議會後記者會,說明關於新北市的最新疫情及防疫措施,現場最新情形請鎖定《民視快新聞》直播。(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傳今天還有41萬自購疫苗抵...

閱讀詳情 »

全國展開大規模疫苗施打,但各縣市陸續有長輩接種後猝死情形,是否與疫苗有關待釐清。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說明,昨接種後死亡案件新增18件,死亡個案大多為高齡且有慢性疾病。目前已有9例死亡送司法相驗解剖,經初步研判,部分個案死因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尚無案例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另外,其中1人驗...

閱讀詳情 »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連續多日確診數下降,疫情警戒標準是否降級引起關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目前討論還是以全國一致標準為主,要持續觀察這兩天疫情的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媒體詢問,近日本土確定病例減少,6月28日是否能...

閱讀詳情 »

昨日爆出有在法院工作的民眾向媒體投書,發現刑事警察局在搜索票聲請書中,利用簡訊實聯制來鎖定嫌犯行蹤。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0)日澄清,刑事警察局自始至尾都沒有用到簡訊實聯制的資料,指揮中心也不會同意實聯制用於疫調以外的用途。陳宗彥表示,刑警局自始至尾都沒有跟指揮中心申請,也沒有用到簡訊實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