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氣變化怎們辦,璞真診所中醫師教你這樣保養

天氣變化怎們辦,璞真診所中醫師教你這樣保養

最近天氣變化大,導致感冒及一些過敏或疼痛患者來診數量增加,面對氣候變化,究竟要如何保養?請璞真中醫許明仁醫師道來:天氣變化,造成五大類問題發作頻率升高,包括感冒、關節疼痛、鼻過敏、頭痛,還有皮膚過敏濕疹等皮膚疾患。


第一、感冒。氣候變化,身體對冷熱如果不能適應,或沒有選擇適當衣著,那麼,很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尤其是老人與小孩,所以近日打疫苗,優先對象,就是老人與小孩,而一旦感冒,可就麻煩了。其實,感冒是有徵兆,若能事先防範避免;甚至是在出現感冒先兆,例如微感寒冷打噴嚏時,就馬上讓自己發汗,這樣感冒很容易就緩解,並能避免嚴重病況!中醫的許多發汗藥物,或是食物類的薑蔥蒜等,都有加速發汗的作用,可以應用。

第二、關節痛。天氣變冷時,血循變差,發炎物質容易堆積在血循不良的地方,造成痠痛,關節部位的循環是最不好的,發炎物質堆積在此,不容易被血液帶走,所以往往關節會有更多的不適,常出現關節痛症狀加劇的現象。


第三、鼻過敏。鼻過敏主要是肺虛與肺寒體質,在氣候變冷時,作為肺門戶的鼻腔,鼻黏膜會不斷分泌黏液,避免肺部受損,在過量分泌黏液下,就造成鼻過敏現象,另外因肺氣虛弱,對外界過敏源及刺激物都會有過度反應,導致過敏現象加重,這種情形,可以用中醫穴位敷貼的溫灸法,以及鹿茸粉光等溫肺之藥來改善。

 第四、頭痛。跟關節痛一樣,因溫度快速變化、導致身體適應不及,只要頭部循環不佳,頭部會因會血循不良造成血氧降低,就會導致頭痛,另外,秋冬是流感高峰,季節變換期間容易著涼,感冒盛行,而受涼感冒,也常導致頭痛。

第五、皮膚過敏,濕疹皮膚癢。氣候雖寒,但細雨綿綿,仍然會導致濕氣橫行,因此誘發濕診,濕疹發病的部位因人而異,手部、小腿、大腿、腰部、軀幹都是好發部位;濕疹型態非常多,如皮膚乾燥潮紅熱腫脹、水疱密集,劇烈搔癢等。濕疹形成原因非常多,基本上是體質問題,如先天過敏濕性體質,或飲食因素,另外,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或是情緒抑鬱,導致身體狀況不佳,而誘發濕疹,由於這些因素的習慣性長期存在,使濕疹患者久治不癒,或者好了沒多久又發作,如此反復發生,造成病患非常大的困擾。

改善之道還是改善體質,補氣除濕,當個體體質較好、氣血循環佳時,就不易受到天氣變動影響。 以上氣候變化造成的幾種常見影響,包括感冒、關節痛、鼻過敏、頭痛、濕疹等,雖然有氣候變化的環境誘因,但這都是肇因於身體本質衰弱所致,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天氣變化,身體無法適應,就發出警訊,疾病,其實就是一種警訊。 改善之道中醫也有答案,就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身體夠強壯,氣候易誘發的問題,也會因體質改善而不致造成影響。

最後,談到要如何保養身體?具體作法包括如下幾個方向:1.睡的好。2.適度運動,提高體能。3.保持身心平和,避免情緒躁動,多慮也會耗氣。4.飲食合規,勿暴飲暴食,建議民眾多注意,也可來診所看痠痛。

璞真中醫診所: https://www.facebook.com/DrHsuRenMing

相關推薦

▲7旬嬤罕見雙子宮併子宮內膜癌。(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中一名74歲的阿嬤,停經20多年,過去2個月來,卻持續出現陰道出血,趕緊就醫,一照超音波赫然發現,竟是罕見的子宮畸形「雙角子宮」,且右側子宮腔裡疑似長出腫瘤,進一步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進行微創手術及術後搭配放射線治...

閱讀詳情 »

▲慢性病風險「腰」注意,成年男性腰圍須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人十大死因,慢性病就占了5 項,體重過重、腰圍過粗及三高正是這些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但國健署調查卻發現,國內青壯族群5成超過半年沒量過腰圍,65歲以上更有3成...

閱讀詳情 »

▲過度訓練肌肉自律神經在作祟,瑜珈老師也鬧慢性疼痛。(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少人為了放鬆、解除身體硬僵與疼痛而學瑜珈,但一名42歲的瑜珈老師,卻因為近年來同業競爭大,擔心流失學生而不敢請假休息,結果過度訓練肌肉,惡性循環出現慢性疼痛以及焦慮、心悸、疲勞、失...

閱讀詳情 »

B型、C型肝炎是肝癌的高危險因子,根據國健署105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國人肝癌確診的患者中,有高達8成患有B型或C型肝炎!有鑑於此,若有B型、C型肝炎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降低憾事發生率!  「肝病」素來有國病之稱,其實隨著B肝疫苗接種的普及,國人罹患B肝比例已大幅下降;而目前臨床上也已有不少C肝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