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氣轉涼當心眼中風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

天氣轉涼當心眼中風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近日台灣天氣狀況不穩定,氣溫時高時低,每當溫差變大時,就是眼中風的好發季節。較廣為人知的中風位置為因血栓塞住腦血管所導致的腦中風,但你知道眼睛也會中風嗎?眼中風有如不定時炸彈,是一種突發性的疾病,發病前毫無症狀,除了會突發性造成視野缺損,更會使視力瞬間喪失,是三高患者不可忽視的眼睛疾病之一。

50歲以上三高患者 眼中風發生機率相對提高

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同時也是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秘書長陳達慶醫師指出,眼底的視網膜神經元需要許多血管供給養分,當身體血液循環發生異常,視網膜中的血管就會缺血阻塞,俗稱眼中風。少部分的眼中風患者會直接造成視神經缺血性病變萎縮 (NAION),這類患者非常棘手,至今沒有確認有效的藥物治療。其餘大多數的患者是導致視網膜缺血、出血、水腫,也就是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CRVO) 或分支視網膜靜脈阻塞 (BRVO),雖然病情也很棘手,但目前已有多種不同機轉藥物可以治療改善病情。大部分發生眼中風的病人,都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病史,更有研究指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更高的機率會有眼中風的問題。

拯救眼中風 健保新增有條件給付轉換長效類固醇治療

陳達慶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針對眼中風的視網膜水腫治療例如雷射手術,黃斑部的微脈衝雷射手術雖可以幫助阻斷血管滲漏,控制病況,但也可能造成組織的損傷,對視力的進步沒有很大的幫助。經過醫學會多位專家前輩與政府單位近年來的共同努力,目前針對眼中風,在健保專案申請部分,除了先前已開放有條件給付抗血管生成因子藥物注射,今年更新增了注射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並且兩種不同機轉藥物可依照病患的治療效果,做轉換之選擇,讓醫師與病患在選擇治療上更有彈性,能夠依照病患個別的藥物治療反應,做最佳調整。

陳醫師補充,曾有一名66歲患者,長期的高血壓加上腎病變,使他血壓控制不佳,進而導致眼中風,起初使用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治療,雖然水腫的狀況獲得改善,但三年內水腫狀況不斷復發,後來與病人討論後,選擇轉換使用長效型類固醇,水腫的狀況獲得穩定的控制,也因為緩適劑型的藥物特色,讓他不用每個月注射,大大提升患者的治療順從性。這樣的病患通常在缺血性病變機轉中有較強的炎性反應,估計約占所有眼中風病患的20-30%左右,不容輕忽。

高危險族群不可忽視眼睛健康 應定期就醫檢查

預防眼中風要降低危險因子,從飲食、運動、日常作息著手。陳醫師呼籲,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及三高患者,除了日常要好好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外,飲食避免太油、太鹹、太甜,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維持正常作息、少熬夜,並且每個月自我單眼檢測視力,每年定期做眼底檢查,若有單眼出現視力衰退的狀況,應立即就醫檢查,即刻治療,才能避免眼睛發生不可逆的狀況。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4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長輩、孩童需要充足的鈣質補充以利維持健康,已是眾人皆知的養生思維,不過,大眾卻常忽視孕婦的鈣質補充也相當重要。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說明,若孕婦鈣質不足,不僅會影響腹中胎兒發育不良,也容易造成孕期中抽筋或早產,呼籲孕婦務必要透過飲食及運動來補充足量鈣質。多數孕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日前一名醫師疑似職場壓力等多方因素,最後輕生收場,使家屬悲痛萬分。目前許多年後轉換跑道者,如何處理適應新職場,所造成的壓力?北市聯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提醒,若壓力太大嚴重影響生活,已經出現身心症且超過2周,甚至出現自殺念頭,應求助精神科醫師。心理因素不處理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全球假藥蔓延,年死逾25萬名兒童!美國產官學聯合發表研究指出,近25萬名孩童因假瘧疾和假肺炎藥物死亡,更多人死於假抗生素和假疫苗。論文作者、美國衛生研究院資深科學家Joel Breman呼籲,世衛組織的藥物監測計劃提供更多支持,並更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確保各國9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痛了三年,簡直活在地獄中!」有位60多歲張老太太道出這些年的痛苦,當初因皮膚有點刺痛,幾天後出現疹子,擔任護士的女兒趕緊帶她就醫,確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便積極治療,醫生提醒後續可能變嚴重,她還不相信,沒想到等疹子消失後惡夢便開始。因慢性的神經痛,看了皮膚科、神經內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