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太可怕了!!你有這7種『無痛』症狀嗎?可能癌症危機藏在其中!!必看!

太可怕了!!你有這7種『無痛』症狀嗎?可能癌症危機藏在其中! 必看

1.無痛血尿
  
美國《生活》網站載文稱,無痛血尿可能是腎癌、
膀胱癌的早期症狀。膀胱癌病人最常見的症狀為血尿,
是由於覆蓋在腫瘤上面的組織發生壞死或血管糜爛而引發出血,
約20%左右病人無症狀或僅是存在顯微性血尿(microscopic hematuria)。
  
尿道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約佔男性癌中的3%,
女性癌的4%。只要出現血尿,不管量多還是量少,
即使不痛,很久才一次,也要引起高度警惕。
    
2. 胃潰瘍

英國《患者網》最新載文,胃潰瘍容易增加胃癌風險,
出現無腹痛性胃潰瘍的患者,會因有黑便而就醫,
胃鏡檢查結果為胃潰瘍型胃癌。


胃癌細胞形成到臨床出現症狀期間可能長達20個月以上,
因此有一大段時間不會有症狀,極易被忽略掉,
因此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就醫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癌變危險就可最小化。

3. 鼻涕帶血

美國癌症研究會表示,鼻涕經常帶有血絲或血塊,
但並無頭疼、咽喉疼痛或鼻腔疼痛者,可能會是鼻咽癌。
鼻癌的另一症狀是面部或口腔上顎出現異常增生包塊。

鼻咽癌早期的症狀由於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
尤其是對於患有慢性鼻炎或鼻竇炎的人。
有些人甚至在看醫生數月後仍不知患了何病,
直至頸部淋巴結腫大時,才了解是患了鼻咽癌,
但此時癌症已轉移。

4. 陰道出血

美國《癌症網》最新載文稱,長期持續陰道無痛出血,

 
多為生殖器官惡性腫瘤,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
由於大多數子宮頸癌或子宮頸癌患者早期毫無症狀,
因此,中老年女性一旦突然發生無痛性或接觸性陰道出血甚至腫塊等,
應當及時就醫,進一步排查。

5. 淋巴結腫大

美國《網路醫學博士網》的文章表示,
一處或多處出現淋巴結腫大,質地較硬但無疼痛感的,
就需當心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
淋巴瘤最常以淋巴腺(結)腫大為初發症狀,
于身體較為表淺處可以摸到淋巴腺的部位,
包括頸部、鎖骨上窩、腋下以及鼠蹊部等處。

6. 乳房包塊

如果乳房出現包塊而無疼痛感,用手觸摸表面凹凸不平,
與周圍正常組織無明顯界限,包塊質地較硬,
那麼發生乳腺癌的風險較大。

乳腺疼痛並不可怕,而發現無痛包塊,
則要特別警惕乳腺癌的發生。據《印度時報》報導,
印度腫瘤專家潘卡基加格博士對1,000多名印度婦女的調查發現,
82%的女性認為乳房包塊不疼就無大礙,
其實這純屬誤解。最好每個月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
若發現異常,應立即求醫。

7. 皮膚角化

《阿曼醫學雜誌》刊登印度班加羅爾市安貝德卡醫學院專家
希班尼.謝蒂博士最新的研究稱,無疼痛皮膚角質化,
可能是皮膚癌的早期信號。具體症狀包括:
皮膚出現圓形皮疹樣異常變化,局部扁平或隆起,
表面出現棕黃色或黑色痂皮,患者沒有疼痛感,多發於面部和手背。
  
皮膚癌初期,往往不痛不癢讓人忽視它的存在,
當皮膚長出不明的腫塊、原有的痣突然顏色改變或變大、
開始流血、或出現長久不愈合的傷口,
都是該尋求醫師協助診斷的時候了,
如果不加以理會,很可能造成惡化。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讓打疫苗的人潮又開始多了起來,但也有人在接種完疫苗後引發耳鳴?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近來就接連收治兩位民眾在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抱怨突然覺得耳朵嗡嗡、嘰嘰叫,還有頭暈、發脹,其中一人甚至有聽力下降現象;黃俊豪就建議,若曾在打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確診人數爆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日起已改用「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但仍有不少人抱怨確診卻沒收到簡訊,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把原因指向是健保系統抓不到最新的地址電話。健保署今(4)日趕緊出面澄清,強調目前PCR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民眾,可直接在健保快易通APP內點...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NKF)近年來,植物性飲食越來越夯,到底腎臟病患者能不能採這類飲食呢?在最近的研究顯示,其實有腎病的人掌握好重點,就可以採用植物性飲食或素食飲食。這類的飲食有助於降低罹患腎臟病的機率,還能防止早期腎病惡化!什麼是植物性飲食?飲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單日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昨又雙破新高,眼見疫情還會更高,回應地方近來一再要求「快篩陽=確診」,否則將拖垮醫療量能,衛福部長陳時中今(4)日鬆口,針對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陳時中表示,「5月中,有這個可能性」,要看行政程序和大家的意見,基本上討論已經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