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失智者什麼都不會? 失智3年的她用舞蹈、手工藝徹底翻轉他人標籤

▲9月國際失智症月,衛福部與台灣失智症協會號召民眾打破對於失智的迷思和標籤。(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如果你還以為失智者不會搭車?不會煮菜?不會買東西?快打破你對失智症的舊迷思和標籤吧。3年前被診斷出輕度失智症的白婉芝就徹底翻轉一般人對失智症患者的想像,只要有人引導,翩翩起舞、打毛衣都不是問題,在衛福部記者會上為失智者發聲的她更感性發言「我們腦袋裡曾經擁有的東西沒有忘記,只是不見了,需要被找回來」。

衛福部今(25)日舉辦「打破迷思和標籤!談失智『憶』起來」記者會,為即將於9月28日至29日在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舉辦的9月失智月「失智友善心連心,憶起邁向心希望」活動暖身,現場就找來多名失智者現身說法,打破失智等於失能的。

白婉芝心痛的說,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有失智症,但失智者並非「笨笨的什麼都不知道」,她自豪的說,天底下沒有什麼我做不到的事,只要有人教、有人引導,我就會做,失智者只是在認知上有一點點障礙,我很正常,能做的事情很多,盼外界把失智者當正常人。

68歲的黃勝昌同樣展現出失智者多才多藝的一面,在職場時就出現逐漸喪失方向感、猜忌懷疑、記憶力退化等症狀的他,一開始以為只是健忘,錯過了及早治療的機會,6年前才被確診失智症,但在走過一段非常沮喪的時期之後,現在的他,不但能寫一手好書法,打起桌球來更是有不遜於年輕人的靈活反應。

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強調,以台灣目前老年人口推估,國內約有28萬名失智者,其中7成多都是中、輕度者,失智者主要面臨問題有三,首先是在時間跟空間上的認知跟感覺會有缺損,其次是人際關係的斷落,最後則是自我照顧能力降低,但其原本身體、心理上的功能仍能保持,尤其是輕度失智者,往往表現與一般人無異,如同另類的「宅男」、「宅女」。

失智不是傳染病,更不具有侵略性跟破壞性,薛瑞元說,這是最極需被撕去的失智汙名標籤,失智者需要的是真正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再連結,各界提供必要的協助是最重要的事,因此,政府目前照顧政策的方向跟目的就是要打造失智友善社區、失智友善社會。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則呼籲,別再以為失智者不會搭車、不會買東西,事實上失智者可以做很多事,跟你我一樣,民眾該做的是不要把失智者的困難放大,整個社會只要見到周遭有需要、但不敢告訴你的長輩,多主動帶著他們搭車、購物,甚至陪伴散步,用實際行動關懷失智者。

今年國際失智症月活動結合國際失智症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及至少42個關心失智症議題的組織,9月28日至29日將在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舉辦「失智友善心連心,憶起邁向心希望」活動。現場計12個展間活動包含:看見失智者超乎想像能力的失智者創作區、身歷其境感受失智者生活困難的互動體驗區,還有失智者親自擔任老師教導民眾舞蹈、畫畫、書法、麻將或木工的體驗活動教室,及多名失智者擔任服務員的Young咖啡限定店,歡迎民眾蒞臨現場體驗。

失智者什麼都不會? 失智3年的她用舞蹈 手工藝徹底翻轉他人標籤
▲失智者打起桌球靈活反應甚至勝過年輕人。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有菸酒檳榔史的73歲老先生,最近發現口腔內一直「破洞」好不了,即使自行至藥局買藥膏塗也沒效,在家屬陪同下就診,口腔外科醫師仔細檢查並切片後,證實罹患口腔癌第二期,建議必須接受開刀治療。 家屬當下因為深怕老人家體力不好,婉拒開刀,轉介至放射腫...

閱讀詳情 »

耳蝸性耳鳴易續發聽覺過敏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

閱讀詳情 »

高血壓本身雖然不是一個很複雜的疾病,但高血壓引發的併發症卻非常可怕!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表示,由於血液遍佈全身各處,因此若血壓控制不當將可能引發動脈硬化、腦中風、腦出血、心臟衰竭、腎病變等嚴重後果,提醒患者一定要積極控制血壓穩定,以維護個人健康!  高血壓有沈默殺手之稱,就是因為血壓通常是漸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分析國內迄今確診病例發現,「肥胖」恐怕是感染新冠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不想冒風險,唯一之道就是快減肥!營養師就建議,防疫期間不妨多吃6類食物,可幫助舒緩焦慮心情還可避免攝取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