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奈米疫苗仿冠狀病毒 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

  由冠狀病毒所引起的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屬於高危險性的人畜共通傳染病,致死率將近4成,迄今仍無疫苗或藥物可治,現今已於歐、美、亞、非洲等地發生數千個感染病例。中央研究院與台大醫院攜手合作,結合奈米科技及冠狀病毒研究,在疫苗上獲得重大突破。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哲銘、臺灣大學獸醫學系副教授陳慧文及美國德州州立大學組成國際跨領域團隊,運用尖端奈米科技模仿冠狀病毒外型,研發出創新有效的「冠狀病毒奈米疫苗」,有助於對抗中東呼吸道症候群。

  該項研究成果刊登於《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同時已申請多國專利。胡哲銘為「薄殼中空奈米粒子」的發明者,他解釋,疫苗的功能是讓體內的免疫系統「以為」身體已被病毒侵略,提前產生免疫反應,進而抵禦真正的病毒。

  中研院發明的奈米疫苗便是比照病毒特性,將抗原做成奈米大小,模仿冠狀病毒表面的「皇冠樣突起」,在薄殼奈米粒子的表面覆上「蛋白質冠」,進而讓搭載於粒子內部的奈米級強效佐劑得以一起傳遞給免疫細胞,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大幅提升免疫力。

  研究團隊將此奈米疫苗注入小鼠體內並深入分析,結果顯示,疫苗能有效被動物體內的免疫系統辨識,誘發仿真免疫反應,使血液中有效抗體維持長達300天以上。

  專長為冠狀病毒研究的陳慧文說明,此疫苗亦強化了體內的T細胞,可有效毒殺病毒,在老鼠動物實驗中,存活率達百分之百。下一階段將以靈長類動物為實驗對象,在證明疫苗的效性後,將進入人體臨床研究。

  此案由「國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及科技部「臺灣重要新興感染症研究計畫」支持研發,並與美國德州大學醫學分部高等生物安全實驗室合作,共同完成奈米疫苗臨床前測試。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專司推廣食農創新創業的好食好事加速器,近日由前幾屆畢業學員組成校友會,新任校友會由本身也是食農新創公司的黃志博當選會長,他主張續推食農新創再升級,希望藉由大家力量增加校友與其他新創單位、投資機構的連結,創造校友們之間的共享資源、合作通路及商機的拓展,校友會成員個個優...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也開始注意到腸道健康與免疫力息息相關,但怎麼吃、才能夠吃出「好菌」多多?營養師建議,益生菌菌株與益生質結合,提供充分的食物給益生菌,才能有效增加腸道中益生菌的存活數目與時間,而通常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或天然發酵食品,都含有大量的益生質,可以多吃7大類...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了「胸悶悶的」千萬別輕忽!因為秋冬季氣正是冠狀動脈疾病病人容易惡化的季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修豪提醒,不管是世界或是台灣的資料分析都顯示,冠狀動脈疾病病人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都會顯著上升,而第一警訊就是胸悶胸痛...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張錫銘/台北報導 有鑑於近來網路券商遭駭或是網路詐欺等事件頻仍,凸顯資訊社會下民眾培養數位公民素養的重要。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攜手台灣資訊社會研究學會,在Youtube推出上架的《推開網路大門》系列影片及Podcast平台推出的《不斷網會客室》音頻節目,用以傳遞網路科普知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