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明明就一直咳嗽 到底是感冒?還是氣喘?

  家住澎湖的72歲許阿嬤3年前開始有乾咳、喘不過氣症狀,但她總以為是小感冒,只到藥局拿止咳藥應急,不料近來咳喘狀況日益惡化,甚至「每天2點就起床等天亮」,好在經兒子安排返台治療,診斷為氣喘作祟,服藥後症狀改善,醫師提醒,感冒與氣喘不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黃建文主任表示,全台氣喘患者估計超過200萬人,而誘發氣喘的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塵蟎、空氣污染等,尤其最近梅雨季空氣濕度高、日夜溫差大,更是好發季節,因此門診出現不少有過敏體質、氣喘急性發作的民眾報到,許阿嬤便是其中1位。

  黃建文指出,經過詢問,發現許阿嬤每天晚上都會狂咳不停,且咳嗽時還會有喘鳴聲及胸悶症狀,「甚至晚上一躺下去準備睡覺就開始咳」,阿嬤痛苦地說:「每天幾乎都咳到凌晨2、3點,然後就得起床等天亮。」生活品質嚴重不佳。

  黃建文強調,其實要分辨氣喘與感冒的咳嗽症狀並不難,例如氣喘發作時,常會伴隨著非常明顯的喘鳴聲,也就是在吐氣時有「咻咻咻」的雜音,原因是患者的支氣管遭受過敏原刺激,導致支氣管發炎腫脹,氣流經過狹窄的氣流內徑時,就會出現氣音,這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聲音不大相同。

  另外,氣喘患者最為苦惱的慢性咳嗽多數都發生晚上,特別是深夜11點到凌晨3點之間最容易被咳醒,尤是最近梅雨季及入夜後氣溫陡降,更容易因氣管收縮而影響呼吸狀態,若有長期夜咳症狀,就得當心過敏性氣喘已經找上門。

  黃建文提醒,目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療氣喘最主要的藥物,經由口腔吸入,量少且能直接作用於呼吸道,不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可在醫師指示下安心長期使用,至於嚴重型氣喘患者,也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同樣有阻斷發炎反應的效果,但是這類注射型藥物需由胸腔專科醫師經評估後向健保署事先申請同意後才可使用。

  他最後也呼籲民眾,千萬別以為「喘一下沒關係」,或者擔心吸入型類固醇造成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只要越早治療,就能讓支氣管組織受到破壞的程度降低,避免肺功能提早惡化,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相關推薦

國內有科技大廠因為移工染疫確診,造成生產線停擺或人力調度困難,損失難以估計!桃園市政府推動外籍移工快篩計畫「固安計畫」,其中由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肩負中壢工業區快篩站,固守中壢工業區防堵疫情發生。 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派專業醫護人力進駐中壢工業區快篩站,規劃符合感控原則之動線與流程,確保零交叉...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指出,近日有媒體報導「國光在疫苗研發上,疑因試驗基準不公而慘遭淘汰」及「聯亞遭受衛福部刁難,所提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替代方案遭漠視」等相關訊息,指揮中心嚴正澄清,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及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下稱「醫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英國變種病毒在台灣引爆本土疫情大爆發,僅短短一個月確診破萬人、死亡奪命超過4百人,但專家警告,倘若台灣的境外管制再失守一次,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頭!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16)日點出,國際觀察發現,隱性感染力更強、重症比率更高的印度變種病毒正開始侵襲亞洲、大洋洲為主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