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明明就一直咳嗽 到底是感冒?還是氣喘?

  家住澎湖的72歲許阿嬤3年前開始有乾咳、喘不過氣症狀,但她總以為是小感冒,只到藥局拿止咳藥應急,不料近來咳喘狀況日益惡化,甚至「每天2點就起床等天亮」,好在經兒子安排返台治療,診斷為氣喘作祟,服藥後症狀改善,醫師提醒,感冒與氣喘不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黃建文主任表示,全台氣喘患者估計超過200萬人,而誘發氣喘的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塵蟎、空氣污染等,尤其最近梅雨季空氣濕度高、日夜溫差大,更是好發季節,因此門診出現不少有過敏體質、氣喘急性發作的民眾報到,許阿嬤便是其中1位。

  黃建文指出,經過詢問,發現許阿嬤每天晚上都會狂咳不停,且咳嗽時還會有喘鳴聲及胸悶症狀,「甚至晚上一躺下去準備睡覺就開始咳」,阿嬤痛苦地說:「每天幾乎都咳到凌晨2、3點,然後就得起床等天亮。」生活品質嚴重不佳。

  黃建文強調,其實要分辨氣喘與感冒的咳嗽症狀並不難,例如氣喘發作時,常會伴隨著非常明顯的喘鳴聲,也就是在吐氣時有「咻咻咻」的雜音,原因是患者的支氣管遭受過敏原刺激,導致支氣管發炎腫脹,氣流經過狹窄的氣流內徑時,就會出現氣音,這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咳嗽聲音不大相同。

  另外,氣喘患者最為苦惱的慢性咳嗽多數都發生晚上,特別是深夜11點到凌晨3點之間最容易被咳醒,尤是最近梅雨季及入夜後氣溫陡降,更容易因氣管收縮而影響呼吸狀態,若有長期夜咳症狀,就得當心過敏性氣喘已經找上門。

  黃建文提醒,目前「吸入型類固醇」是治療氣喘最主要的藥物,經由口腔吸入,量少且能直接作用於呼吸道,不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可在醫師指示下安心長期使用,至於嚴重型氣喘患者,也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同樣有阻斷發炎反應的效果,但是這類注射型藥物需由胸腔專科醫師經評估後向健保署事先申請同意後才可使用。

  他最後也呼籲民眾,千萬別以為「喘一下沒關係」,或者擔心吸入型類固醇造成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只要越早治療,就能讓支氣管組織受到破壞的程度降低,避免肺功能提早惡化,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相關推薦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時常感到同樣的地方莫名疼痛、原本可輕易做到的動作變得困難萬分,活動力變得越來越差,多數人常以「正常老化現象」來解讀這些不適症狀,但真相真是如此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這些問題其實很有可能為「肌腱斷裂」。   退化...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應著這個趨勢,各大廠商、業者,紛紛推出了能夠「紓壓」的產品,號稱使用後能得到舒暢的感覺,或者緩解各種疑難雜症,琳瑯滿目的選擇中,真假是非,消費者該如何分辨呢?   常見物理治療:熱療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

閱讀詳情 »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掉牙、缺牙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日前一位60多歲老婦人,因掉牙困擾,使用活動式假牙改善,裝了假牙可以吃東西了,但卻沒有減少看牙醫的次數。因為清潔不全,加上牙齒本身已大部分壞光,只能一邊抱怨活動假牙拿下來既不好看,進食也變得困難。上了年紀的你,也有這樣的掉牙問題嗎? 缺牙或全口無牙,已...

閱讀詳情 »

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登臺短短三個月,全臺掀起一股抓寶熱潮,雖然抓寶熱潮有隨著時間退燒的趨勢,但3C產品帶來的眼睛危害,卻滯留待解決。眼科門診這陣子湧入不少因為瘋抓怪、視力嚴重受損的訓練師,希望能來搶救「惡視力」。不只有20歲的男大生玩到視力只剩0.2,還有婦人因此出現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