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正常人每天呼吸逾2萬次 他肋骨斷裂吸吐都痛

  62歲的陳伯伯日前在浴室不慎跌倒,送醫急診確診為6根肋骨斷裂,其中2根肋骨斷成3截,只要大聲講話或呼吸就會劇烈疼痛,連自行下床都成難事。馬偕紀念醫院外傷科、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楊于慧表示,3根以上多重肋骨骨折,且明顯錯位的病人,必須妥善解決疼痛困擾,因為,一般人每天呼吸次數達2萬次以上,否則在吸氣及吐氣,甚至移動身體皆會造成嚴重疼痛。

  不少病人痛到不敢用力呼吸、咳嗽,久而久之痰液滯留肺部深處,提高肺炎風險,甚至引發呼吸衰竭等併發症。楊于慧說明,肋骨骨折後如果自行修復,通常需要3到6個月,甚至更久,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再者,嚴重肋骨錯位或變形,則可能造成胸廓變形進而導致肺容積縮小,影響預後呼吸品質及周邊連結肌肉。

  楊于慧強調,如果沒有積極處理,通常很難正常的呼吸品質及肌肉功能。建議應該在受傷後的72小時內接受肋骨骨折固定手術,加速恢復正常生活,降低疼痛指數,維持生活品質。肋骨骨折固定手術從肋骨骨折處直接進入,將錯位肋骨重新擺位,並清除中間的軟組織,再使用薄且彈性的鈦合金肋骨骨板,手動塑型至符合骨折處的弧度後上釘固定。手術時間視骨板固定數量多寡,耗時2至10小時不等。

  一般而言,患者術後5至7天即可出院,並於隔周回診審視,並安排復健療程,以利幫助復原。胸腔外科主任陳兆弘表示,肋骨骨折常見於車禍、老人跌倒或墜樓等意外,傳統治療以修復胸腔內臟器為主,其次為疼痛控制,較少重視骨折部分。醫療器材及技術的進步,透過骨折固定手術,可以縮短患者恢復期,降低疼痛。

相關推薦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台灣在疫情一開始,即是以冠狀病毒會「人傳人」的角度進行整備及超前部署。(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美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台灣在去年12月31日即試圖警告世界衛生組織(WHO)新冠肺炎人傳人現象,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24)日指出,台灣在疫...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中兩國發言人近日隔空交火,互批對方掩蓋疫情,意外扯出台灣早早就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證實此事,指去年12月31日就向WHO詢問、提醒這件事,但僅得到「收到了」回覆,他強調,當...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20例COVID-19境外移入病例,確診總數來到215例,而新增境外移入病例中,有2名外籍人士,其中案196的50多歲美國籍男性,曾有泰國、德國、保加利亞、美國旅遊史,是在來台轉機途中突...

閱讀詳情 »

什麼是「徒手療法」? 徒手療法是每一個會動的人都會做的自主復健動作,所以它是非常本能且生活化的動作。例如:你覺得脖子卡卡、肩頸痠痛,很自然就會轉轉頭,朝痠痛處捏捏肩膀;搬東西過重或手臂痠痛太頻繁,就會自己按按揉揉;坐太久,起來伸個懶腰,這些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徒手療法。 隨著人的痠痛利用手開始整復,慢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