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牙周病結合全口咬合治療 跟顳顎關節痛說拜拜

  50多歲張姓台商,因為顳顎關節疼痛至牙醫求診,並自訴長期牙周病,導致上下後排臼齒掉了8顆,造成咬合高度降低且牙床變窄,原本前排牙齒用來咬麵條,但因為後面缺牙,而必須承擔咀嚼角色,長期下來暴牙嚴重,上下排前牙外暴,活像電影裡的牙擦蘇。目前透過結合牙周病與全口咬合治療,擺脫偏頭痛、顳顎關節疼痛等困擾。

  張先生看到媒體報導牙周病會引發心臟疾病,想到自己因為心肌梗塞而暈倒,急救後裝了心臟支架,擔心牙周病會讓心臟問題雪上加霜,變成二尖瓣脫垂高風險族群,於是下定決心尋求牙科醫師協助,接受完整治療。

  牙醫師林克承表示,心臟病患者是牙科治療的高風險群,所以擬定治療計畫時特別與張先生的心臟科醫師溝通可否停藥進行牙周病治療及植牙。在治療技術部分,考量患者須避免出血,於是選擇水雷射治療牙周病,配合手術導引板,不需切開牙齦,甚至無須縫合,大幅降低手術風險。

  對張先生來說,扣除僅剩的8顆牙齒,至少必須再植20顆牙齒,為降低因為停藥帶來的心臟病風險,手術過程採用「自體細胞活化術」以促進傷口癒合。術後隔天傷口無疼痛感,經心臟科醫師確認後即恢復用藥,張先生不用擔心心臟支架問題,且擺脫顳顎關節疼痛,也不必含著咬合板睡覺。

  林克承指出,類似因後排缺牙導致前牙外暴、顳顎關節痛的個案不在少數。許多人以為口腔後面缺牙沒有關係,但牙齒每隔一段時間會產生向前推力,後排缺牙會讓推力失去制衡,導致前牙外凸,造成咬合不良,長期下來,除了改變臉型,還可能導致顳顎關節疼痛、偏頭痛。

  林克承醫師進一步解釋,一旦後牙缺牙,原本後牙咀嚼食物的任務交到了前牙身上,但前牙結構只設計用來切斷食物,如:麵條、吐司等,若是用來咀嚼,前牙問題恐惡化。由此可知,缺牙治療與咬合重建是一體兩面,且缺一不可。

  牙周病缺牙千萬不要以為補上植牙就沒事,還要考慮咬合矯正,才不會植牙後感覺卡卡的,影響進食,甚至引發顳顎關節疼痛,嚴重妨礙睡眠及工作。林克承醫師提醒,醫學研究已證實牙周病與心臟病發生明顯相關,如今牙科技術相當進步,過去被當成牙科高風險群的心血管病人,也能安全無虞接受完整的牙周病及全口重建治療,建議有心臟問題的牙周病患者,及早治療。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居家隔離期間需要產檢怎麼辦?國健署孕產婦免付費關懷專線近來就湧進不少這樣的疑問,國健署給的標準答案是「應等到隔離期滿再盡快產檢」,不過,婦產科醫學會進一步提醒,倘若是懷孕36周後、需1周1次產檢者,有任何不適症狀或出血,仍要第一時間...

閱讀詳情 »

細胞需要健康脂肪   細胞健康=身體健康 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證明—— 慢性病痛、發炎症狀、超重、青春痘、胃腸道疾病、關節病、心血管疾病、異位性皮膚炎、老人斑憂鬱症、第二型糖尿病、失智、癌症這些問題上身,是因為飲食裡缺乏脂肪! 為什麼低脂飲食造成體重超重?膽...

閱讀詳情 »

強化「小腿三頭肌」的微肌力訓練 小腿下壓腳尖的肌肉 小腿三頭肌是小腿的肌肉,是下壓腳尖時會用到的肌肉。 膝蓋以下、腳踝以上部分稱作「小腿」,就是那裡主要的三組肌肉。 又出現了,三個頭,這是指腓腸肌內外側頭及比目魚肌統合起來的三個膨脹部分。   小腿三頭肌可以說是「第二個心臟」,透過小腿的收...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己是B肝患者,會不會讓寶寶也罹患B型肝炎?這是不少懷孕媽媽心中都有的擔憂,專業醫師解答,B型肝炎會經由血液或體液水平傳染,也可能在生產時由媽媽傳染給小孩,即是所謂的母嬰垂直感染,懷孕時控制B肝病毒量,能減低垂直傳染的機會。 30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