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大生成績一路下滑 竟因思覺失調入侵 

女大生成績一路下滑 竟因思覺失調入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莉(化名)大一時成績優秀,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但不知道何時開始,變得沈默寡言、不再和朋友外出;上課常遲到,來了也都坐在最後面發呆。成績一路滑落,她也不知怎麼回事,且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覺得很難像以前一般專心,腦袋內常常很混亂,理解能力也變差了。

常有種不安全的感覺

小莉常常心不在焉,不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小莉並懷疑男朋友不老實,但舉不出確實的例證,只說有時候會聽到像男朋友在樓下跟女生說話的聲音,但她也不確定。小莉告訴朋友她常有種不安全的感覺,好像一切都變得不太真實。朋友建議小莉到身心科就醫,做進一步診治。

給予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

精神科醫師詳細瞭解小莉最近的困擾,研判小莉處於思覺失調的高風險階段。經由詳盡解釋此階段特性,降低小莉的不安,並給予短期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減少過多安排跟生活壓力。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小莉又回到原本開朗樣子了。

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0.5%

成大醫院精神部曾懷萱醫師說,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病,台灣的盛行率大約0.5%,最常在青春期晚期到成年早期發病,病程越久或越晚接受治療,患者的認知與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越顯著,預後也越差;反之,早期就醫治療,越有助於功能維持。

細究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前,往往會有一些不尋常經驗,如小莉所經歷莫名的憂鬱和焦慮、專注力差、不明究理的恐懼感、對外界敏感多疑、思考混亂、人際互動變差、言談詞不達意,並有一些若有似無的異常知覺經驗,即模糊的幻聽、錯覺、部分現實感喪失等。

1/3會發展成思覺失調症

曾懷萱醫師指出,過去稱這樣的狀態為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但比較合適說法是「精神病症的高風險狀態」。處在其中的人只有約1/3會真正發展成思覺失調症或相關疾患。但如有長期物質濫用、過去有重大創傷,或家族血親有精神病病史,都會增加發展成精神病症的機率。

及早發現並介入是關鍵

曾懷萱醫師強調,「及早發現」並「及早介入」,除了幫助個案提早建立對疾病的認識,及早讓個案瞭解精神狀態改變,和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息息相關,並適當認知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能協助個案調整紊亂的腦內系統。最重要的,個案對自己的改變更能掌握,並增加尋求協助的意願,也能降低發展成思覺失調症或其他精神病症的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3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過去角膜移植手術,若是捐贈者的角膜有基質結疤、白斑、變薄等病變,或是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等,會有無法捐贈的窘境,現在「微創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DMEK)」,除了解決過往不適合捐贈的問題外,縱使年紀大的捐贈者,只要通過評估也可如願捐贈,大幅增加適用的捐贈角膜,改善國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有蘿蔔腿的困擾嗎?臨床上,一名來自香港的唐小姐,因粗壯的小腿讓她常常感到自卑,平時打扮都會穿褲裝遮掩,為了解決蘿蔔腿問題,還一度飛去韓國做高週波,但效果卻有限,之後到台灣花蓮,接受慈院的腓腸肌部分切除手術後,順利讓小腿圍減少了七公分。身高五分之一 小腿圍黃金比例這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78歲的宋媽媽,平日由外籍看護照顧,因為腎臟功能不好,需要每週洗腎3次。去年3月底因直腸癌手術開刀住院,4月因肺部感染發炎需要插鼻胃管,臥床兩個月造成上下肢皆無力,加上需要一天6次的管灌餵食,讓宋媽媽與家屬都感到身心俱疲。出院後,經居服人員,搭配語言治療師、居家護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天氣變化大,不少人可能開始出現類感冒的症狀,但若無故原因發燒,且遲遲不癒,當心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是感染心內膜炎了;醫師提醒,一旦菌從口入,就可能竄流到全身上下的器官,嚴重恐喪命,不得不慎!心臟最偉大的模仿者 心內膜炎與感冒相似度高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黃振銘醫師表示,感染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