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大生成績一路下滑 竟因思覺失調入侵 

女大生成績一路下滑 竟因思覺失調入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小莉(化名)大一時成績優秀,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但不知道何時開始,變得沈默寡言、不再和朋友外出;上課常遲到,來了也都坐在最後面發呆。成績一路滑落,她也不知怎麼回事,且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覺得很難像以前一般專心,腦袋內常常很混亂,理解能力也變差了。

常有種不安全的感覺

小莉常常心不在焉,不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小莉並懷疑男朋友不老實,但舉不出確實的例證,只說有時候會聽到像男朋友在樓下跟女生說話的聲音,但她也不確定。小莉告訴朋友她常有種不安全的感覺,好像一切都變得不太真實。朋友建議小莉到身心科就醫,做進一步診治。

給予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

精神科醫師詳細瞭解小莉最近的困擾,研判小莉處於思覺失調的高風險階段。經由詳盡解釋此階段特性,降低小莉的不安,並給予短期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減少過多安排跟生活壓力。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小莉又回到原本開朗樣子了。

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0.5%

成大醫院精神部曾懷萱醫師說,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病,台灣的盛行率大約0.5%,最常在青春期晚期到成年早期發病,病程越久或越晚接受治療,患者的認知與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越顯著,預後也越差;反之,早期就醫治療,越有助於功能維持。

細究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前,往往會有一些不尋常經驗,如小莉所經歷莫名的憂鬱和焦慮、專注力差、不明究理的恐懼感、對外界敏感多疑、思考混亂、人際互動變差、言談詞不達意,並有一些若有似無的異常知覺經驗,即模糊的幻聽、錯覺、部分現實感喪失等。

1/3會發展成思覺失調症

曾懷萱醫師指出,過去稱這樣的狀態為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但比較合適說法是「精神病症的高風險狀態」。處在其中的人只有約1/3會真正發展成思覺失調症或相關疾患。但如有長期物質濫用、過去有重大創傷,或家族血親有精神病病史,都會增加發展成精神病症的機率。

及早發現並介入是關鍵

曾懷萱醫師強調,「及早發現」並「及早介入」,除了幫助個案提早建立對疾病的認識,及早讓個案瞭解精神狀態改變,和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息息相關,並適當認知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能協助個案調整紊亂的腦內系統。最重要的,個案對自己的改變更能掌握,並增加尋求協助的意願,也能降低發展成思覺失調症或其他精神病症的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3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2021.06.28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8日為止,已經有635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但防疫刻不容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這波疫情確診者以中高齡族群占比高,且幾乎都有慢性潛伏疾病;除了減少外出、戴口罩及勤洗手,若要提升內在防護,營養師表示,吃進去的營養素絕對是關鍵,抗疫三寶「CDP」,有助於提升抵抗力,避免受到病毒侵襲,「C」...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恐引發「隱形缺氧」,在不知不覺瞬間死亡,一度讓國內血氧機大缺貨,衛福部食藥署在今(2021)年6月28日至12月31日,開放輸入或帶入「醫療用血氧機」,每人1台為限,不須向食藥署申請,超過數量需申請專案進口,輸入或帶入「醫療用血氧機」轉賣,最高可處3年有期徒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從兩週、四週延長到六週,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被迫改變,疫情尚未緩解,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地增加,除加強防疫也要預防可能衍生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 年輕人與婦女是主要族群根據美國凱薩家庭基金會2021年3月發布的調查發現,美國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