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大生車禍斷門牙「漏風」好自卑 矯正治療後重拾笑容

女大生車禍斷門牙「漏風」好自卑 矯正治療後重拾笑容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9歲薛姓女大生個性活潑外向,去年暑假期間約同學聚餐,不料騎機車出門時,被突如其來的汽車撞擊,倒下後失去意識,送到當地醫院診斷為顱內出血,且上顎2顆正中門牙缺失、下顎2顆前牙斷裂,經急救後搶回一命,但因車禍造成牙齒斷裂,講話時「漏風」導致女大生十分自卑,所幸經矯正醫師治療後,已逐步恢復咀嚼功能,也重拾自信燦爛的笑容。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羅昱承表示,患者腦部傷勢在醫療團隊搶救下恢復健康,但車禍導致的上顎2顆正中門牙缺失、下顎2顆前牙斷裂、與先天的牙齒擁擠等問題,經過門診評估後,利用拔除下顎的斷裂牙齒增加空間後,將齒列排整齊,缺失的正中門牙則利用側門牙取代,之後再利用填補或假牙的方式,將側門牙恢復成正中門牙的外型,以兼顧美觀與功能。


羅昱承指出,齒顎矯正治療又可稱為「戴牙套」,透過誘導骨頭生長和調整牙齒位置,將不正常的咬合,改為正常咬合,許多人以為矯正治療是為了美觀,其實矯正還兼具咬合和功能2項目的,如上述薛同學因車禍導致咬合不正,影響到咀嚼食物效率、牙齒清潔不易,甚至發音也不清楚,此時醫生會考慮讓患者接受矯正治療,達到咬合、功能和美觀的目的。


羅昱承介紹,目前常用的矯正器大致分為「固定式矯正器」和「活動式的隱形矯正」,前者對於牙齒的控制有相當好的功效,透過橡皮筋或鋼絲將矯正線固定在矯正器上,雖然美觀度較差,且鋼絲突出可能造成黏膜摩擦,但在矯正的療程上較能達成醫師的預期進而完成矯正的治療;後者則不需黏著矯正器在牙齒表面,可解決固定式矯正器帶來的美觀問題也較易於清潔,但應整日配戴,通常每1至2周更換牙套,以達到牙齒移動的目的。


矯正結束後,因為牙周組織重塑、肌肉習慣的適應,和生長期的不可預測性,都會影響牙齒的穩定性,故需要配戴維持器,讓牙周組織有足夠時間進行重塑,達到咬合穩定的目的。


羅昱承醫師提醒,因每個人接受矯正治療需要的時間不同,且矯正時間會受到牙齒在骨頭移動的速率、患者是否準時回診,以及牙齒凌亂程度而定,由於矯正時牙齒移動後所引發的酸軟症狀,往往會影響正常的進食,建議患者挑選軟嫩食物,減少咀嚼導致過大力量施予牙周組織,以降低不適感,此外,三餐飯後與睡前刷牙更為重要,無論選擇任何類型的矯正方式,維持口腔清潔,是矯正患者必須面對、學習、養成的重要習慣。


更多NOW健康報導
▸塵蟎誘發過敏體質 想擺脫鼻過敏應先改善鼻腔環境
▸34歲無家族病史竟檢查出大腸癌 這些壞習慣種下禍根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細胞治療技術資訊專區」改版上線 資訊更完整

相關推薦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對海鮮過敏嗎?鮮美的各種海味,不分四季,總有「得時」的料理,滿足每一位老饕的味蕾;不過,就另一個層面來看,許多人常常會對海鮮出現「過敏」反應,尤其是味道鮮美的蝦子,更是常見的罪魁禍首。如何挑選、烹煮才是正確的無毒、養生之道,就讓食安達人張瑀庭來告訴...

閱讀詳情 »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吃對很重要》(張瑀庭著/遠流出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喝到劣質或假米酒,輕則傷肝損腎,嚴重則會失明或死亡。新聞事件中,更曾爆出以食用酒精加米酒香料,製作「米酒」的黑心事情,讓人不禁好奇,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吃下的到底是什麼原料製成的米酒?   安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7歲女性,結婚三年仍無法順利懷孕,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兩側輸卵管不通、卵巢早衰且長出4公分卵巢水瘤等因素導致,過去曾因人工受孕失敗,改透過試管受孕,但最終仍因仍無卵可取因而失敗,所幸後來改合併中醫調理後,再次採用試管受孕方式,順利懷孕產下一子。 中醫調理改善體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老年人容易因罹患慢性病,累積長期的身體病痛導致憂鬱,以台灣老人年口比例目前約10%,65歲以上的老人已達兩百多萬人,醫療支出是一般人2.5倍左右,萬一有憂鬱現象不但恐增加醫療資源,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理師聞振祺指出,因此若發現身周圍有老人出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