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性尿失禁真掃「性」~護墊不是唯一,這5招先學起來

氣溫飆高,多喝水又怕尿失禁,是許多年長女性心中揮不去的苦痛。醫師指出,國內約有1/4的中年婦女曾有漏尿經驗,尤其是更年期以後,高達60%以上有尿失禁的困擾,但大部份人都羞於啟齒而不敢去看醫師。

女性尿失禁真掃「性」~護墊不是唯一,這5招先學起來

婦產科醫師潘俊亨(如圖)指出,尿失禁是婦女說不出口的祕密。如果不治療,症狀會因為老化愈來愈惡化。(圖片/愛麗生醫療集團)

婦產科醫師潘俊亨指出,尿道擴約肌就像是水閘開關,平時處於關閉狀態,且尿道壓力大於膀胱內的壓力,使小便不致漏出。但當尿道壓力小於膀胱壓力,或其他因素導致閥門關不緊,膀胱內的尿液就容易流出,這就是尿失禁。

應力性尿失禁 生產與老化有關

而女性比較容易發生尿失禁的原因,除了因尿道比男性短外,與生產也有關係,因自然產時,常導致陰道裂傷或支配提肛肌的神經血管斷裂,支撐膀胱、子宮、直腸的骨盆腔底肌肉及韌帶萎縮、無力、鬆弛而失去支撐的能力;到了更年期更因女性荷爾蒙缺乏,造成泌尿道組織老化、萎縮而導致尿失禁。

臨床上,最常見的尿失禁是「應力性尿失禁」,也就是婦女只要咳嗽、打噴嚏、跑跳、放聲大笑或提重物,就會漏尿。即使墊上護墊,還會跑出尿騷味,大大降低外出的意願,甚至造成社交活動與人際關係的不便。

女性尿失禁真掃「性」~護墊不是唯一,這5招先學起來

氣溫飆高,多喝水又怕尿失禁,是許多年長女性心中揮不去的苦痛。

急迫性尿失禁 尿急頻尿真掃「性」

對於漏尿程度嚴重的婦女,尿失禁還會掃「性」,影響夫妻關係。潘俊亨醫師表示,臨床調查發現,因為擔心尿濕床鋪,3/4的病人減少性生活次數,高達8成病人性慾降低,其中近4成婦女確實在性生活時發生漏尿,甚至還有人因此離婚。

另一種是「急迫性尿失禁」,症狀是尿急、頻尿、憋不住小便,由於膀胱不服從大腦指揮,發生不隨意或過度收縮而引起。至於膀胱為什麼會不再聽命大腦控制?醫界目前還找不出原因,推測可能和膀胱感染、神經病變,甚至和緊張、焦慮有關。

尿失禁可治癒 生活錦囊5原則

潘俊亨醫師提醒,尿失禁是婦女說不出口的祕密。如果不治療,症狀會因為老化愈來愈惡化;而且,光靠護墊,長期下來容易發生會陰皮膚濕疹、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其實,尿失禁是可以治癒的,早期發現治療才是王道。

原則1.骨盆訓練:婦女不論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進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先用力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口,向上提肛,保持收縮5∼10秒,再放鬆10∼20秒,重覆10遍,每日3回。

原則2.不要憋尿:憋尿會使尿道壓力升高,尿液回流,易引起泌尿系統感染,膀胱發炎也會造成漏尿,但也不要膀胱沒裝滿就去小便,兩次解尿間隔應以3小時為宜。

原則3.預防便祕:便祕是女性常見病灶,一般堆積在大腸、直腸的糞便壓迫到膀胱,不只引起頻尿問題,還會因為肚子必須經常用力解便,久而久之,減弱骨盆底肌肉的力量。

原則4.少提重物:當身體用力,尤其是在腹部用力時,會造成尿道口因為「骨盆腔底肌肉群」的力量不夠、鎖不住而發生尷尬的漏尿。

原則5.控制體重:肥胖容易增加尿失禁症狀惡化。有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者,尿失禁比率較高。站立時,腹部器官與脂肪組織的重力向下傳遞至骨盆底器官,包括膀胱;而腹腔內組織重量越重,壓力愈大,應力性尿失禁症狀也愈明顯。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0/582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1名69歲女性,因過去工作緣故,必須爬上爬下,加上幾次車禍都傷及膝蓋,導致誘發退化性關節炎;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江振豪指出,患者直到透過玻尿酸治療後,已逐漸舒緩症狀。玻尿酸就宛如關節軟骨的潤滑劑,若能妥善用於退化性關節炎,將有助於止痛,減緩關節老化的功效;江振豪說,退化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近日有兩名女性都因手腕或手指關節長期疼痛而求助中醫,一名是長時間打電腦就會疼痛,中指食指感覺緊繃不舒;另一名則是工作常使用剪刀,食指、中指、無名指經常性疼痛。經過診斷發現,兩名患者都是網球肘引發的疼痛,必須從網球肘的治療方式處理。中醫診所林進義醫師表示,往上找到手肘外側,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1名研究生,從小皮膚就常脫皮,嘗試許多偏方也未見改善,高中開始甚至出現許多紅點,就醫檢查才確診為乾癬;嘉義長庚醫院皮膚科主任紀景琪指出,乾癬主要是因先天體質與後天環境所導致,屬於自體免疫而致慢性發炎的皮膚病。這名患者病情嚴重時,甚至全身遍佈脫皮的紅斑,導致天氣炎熱也必須穿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患在發病早期,都沒有特別症狀,若沒有刻意檢查血糖,其實根本無從發現,中壢天晟醫院一般內科鐘頂天醫師說明,等患者出現尿多、喝多、吃多和體重突然減輕的「三多一少」情況時,通常血糖值已偏高,胰臟細胞甚至只剩下一半的功能,建議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需就醫抽血診斷,提早發現疾病以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