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性持續性身體疼痛別忍! 研究:恐讓心理健康變更糟

女性持續性身體疼痛別忍! 研究:恐讓心理健康變更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親節將至,你關懷母親或身旁其他女性朋友了嗎?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十位女性就有一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今年一篇發布於《今日醫學新聞》的文獻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狀產生的慢性疼痛會讓女性較易產生憂鬱、焦慮等心理健康病症。

研究證實:慢性疼痛與憂鬱症相關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引起的疼痛感、長期反覆求診、治癒造成的身心煎熬、自尊心受損或負面的身體形象等,使患者心理上也受到影響。醫學上雖尚未釐清是否這疾病對腦部情緒管控有直接生物影響,不過慢性疼痛與憂鬱症間的相關已證實有生物學上的因素。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疼痛 恐引響心理健康

劉嘉逸主治醫師說,在臨床上有遇過因婦科疾病求助或由婦科醫師轉介的患者,呈現症狀有憂鬱、焦慮與失眠等,因此建議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應盡快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進行相關的對症治療來減輕疼痛,也可參加病友/自助團體,從患有相同疾病的人中獲得相關身心健康知識、改善方法及情感支持、減少孤立感。

不過,若仍有憂鬱或焦慮症狀,建議同時接受心理諮商或改善情緒的藥物治療。

女性長期忍耐易被標籤化 適合表達釋放壓力

東方女性對長期慢性疼痛通常會採取忍耐,或當成為不可抗力的因素,容易久而久之變成需要旁人長期體恤的特殊形象,對其能力表現也容易被標籤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女性朋友首先針對疾病要確定病因,並作正確專科的處置,讓疼痛減輕甚至消失;其次是建立一個自我照顧的概念,針對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狀態來處理,像尋求專業諮商、好友或另一半的支持;最後回頭檢視自己因疼痛對許多事物沒興趣或避免去做的情況,對於旁人長期的支持,也應適當表達感謝之意,他們並不理所當然無止盡的體恤妳。

【延伸閱讀】

經痛到連肛門也痛,沒想到竟是「子宮內膜異位」惹禍

健康不代表生育功能正常 過度自信、迷思成拖延主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6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3歲的孕婦怡華(化名),即將迎接生命中的第一胎,預產期預估是在雙十節節慶,因此滿心期待產下雙十寶寶,然而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院內群聚事件頻起,醫療院所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對於需要定期進出醫療院所產檢的怡華來說,十分擔心自己或陪同家屬到醫院時,會因此而染疫,另外產期將近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你是乾眼症的高風險族群嗎?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鄭惠川主任指出,3C產品重度使用者、65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乾眼症四大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呼籲,如果民眾懷疑罹患乾眼症,建議先透過「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僅口罩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居家辦公也成風氣,也讓許多人趁此機會嘗試從未嘗試過的醫美保養。以大台中地區而言,首次嘗試微整療程的民眾就增加三至四成,在疫情趨於穩定後,接受微整療程的民眾,整體也增加一至兩成;大台中地區開業醫美診所吳南緯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球領先的科學與科技公司默克(Merck)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於9月24日宣布2021年健康女性‧健康經濟體研究獎得主。今年優勝者及兩萬美元大獎由正在倫敦大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項振緯、台灣大學知名經濟學教授林明仁博士及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陳冠銘獲得,他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