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性染愛滋連5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 單一性伴侶也不安全? 醫師:感染HIV更易發生子宮頸癌

女性染愛滋連5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 單一性伴侶也不安全? 醫師:感染HIV更易發生子宮頸癌

女性染愛滋連5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 單一性伴侶也不安全? 醫師:感染HIV更易發生子宮頸癌

女性感染連五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恐是主因

台灣推動愛滋防治成效顯著,已連續3年出現確診個案下降現象,然而女性愛滋感染HIV卻仍每年以3%比例增長,截至110年9月一共累積2,152位女性,占總感染數的5.13%。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發佈最新調查發現,近8成女性個案在確診前從未做過HIV篩檢,顯示社會面對女性感染愛滋的防治意識,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國內愛滋及性病篩檢,主要以匿名篩檢為主,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醫師表示,女性篩檢意識及陽性率都較低。臨床上,多數會主動匿名篩檢的族群有認知到風險性行為。大多女性因有單一固定伴侶,自覺並無曝露風險,且無身體不適症狀,容易因此認為自己沒必要接受愛滋篩檢。


女性染愛滋連5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 單一性伴侶也不安全? 醫師:感染HIV更易發生子宮頸癌

發病前後症狀不同  感染HIV女性更易發生子宮頸癌

鄭健禹醫師表示,女性感染愛滋的徵兆,可分為發病前以及發病後。年齡50歲以上確診的女性,多數有新發肺炎、腦膜炎,或因子宮頸癌而發現感染HIV,也有部份病人是不明原因發燒而意外驗出。醫師解釋,HIV及引起子宮頸癌的HPV病毒都是性傳染途徑,感染HIV的女性發生子宮頸癌的機率,比起未感染者更高。

鄭健禹醫師說明,未發病的女性感染者,多數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在婚姻健康檢查、抽血檢查或是孕婦產檢才驗出有HIV感染。也有部份女性是男伴罹患性病才被告知最好接受相關篩檢,才發現已感染HIV或其他性傳染病。

大眾對女性患者冠上負面標籤  她穩定用藥仍被拒絕開刀

雖然社會風氣逐漸開放,但女性感染HIV仍易被貼上私生活混亂、不檢點等負面標籤,甚至被冠上性工作者的印象,承受龐大的偏見及誤解。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的調查顯示,高達4成的女性患者感到生活困擾,近2成為此須至身心科就醫,也有近3成因感染身份就醫被拒或遭到歧視。

鄭健禹醫師舉例,曾收治一名有長期服藥、體內病毒已測不到達到「U=U」的女性,因椎間盤問題至外科就診,年長醫師卻不願意為其手術,婉轉將之轉介給其他醫師。所幸後來年輕外科醫師收治該名病患,評估她長期服藥病情穩定,隨即為她進行手術治療。

鄭健禹醫師表示,雖然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已收治照護超過3,000名愛滋患者,而部份醫護人員對愛滋傳染及治療情況仍有認識不足,顯現推動整體社會對正確愛滋感染知識的公衛教育,仍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女性染愛滋連5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 單一性伴侶也不安全? 醫師:感染HIV更易發生子宮頸癌

U=U病毒測不到不具傳染力  女性患者也能懷孕生子

過去,女性感染愛滋被認為會誕下「愛滋寶寶」,調查顯示超過4成女性因此不願意懷孕生育。事實上,愛滋病預防及治療日新月異,只要穩定服藥至血中測不到病毒,達到「U=U」(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測不到病毒=不具傳染力),即使有性行為也不具感染力,感染者一樣可以懷孕生子。

鄭健禹醫師指出,現代治療愛滋的藥物已經非常進步,患者只要固定每天服藥,一般情況之下3-6個月,就可治療至測量不出病毒的效果,效果更好的藥物可能3個月即達到U=U。國外研究也發現,透過雞尾酒療法與愛滋藥物等介入,有感染與沒感染族群壽命差異僅約2年,顯示只要積極接受治療,患者能與正常人一般維持良好生活。

鄭健禹醫師提醒,愛滋病毒不會挑人、不會挑性向,女性感染者身上有許多負面標籤,加上大眾對愛滋感染的誤解,更容易造成患者的心理壓力,影響她們穩定服藥的可能性。呼籲民眾,應提高對愛滋病的正確認知,瞭解患者只要穩定治療達到U=U即不具傳染力,讓更多感染者願意面對陽性結果及後續的穩定就醫。




女性染愛滋連5年上升 篩檢意識不足? 單一性伴侶也不安全? 醫師:感染HIV更易發生子宮頸癌

▲鄭健禹醫師表示,女性應正視HIV問題,並及早進行篩檢;民眾也應提高對愛滋病的正確認知,只要患者只要穩定治療且達到U=U,相信更多感染者會願意面對陽性結果,並穩定就醫。


你可能有興趣

 

 

相關推薦

喝冰的、喝熱的,就感到牙齒一陣酸軟不適嗎?可能是敏感性牙齒作祟!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當牙齒磨損、牙齦萎縮發炎時,使牙本質外露就會因食物刺激而出現酸、痛等不適感受。  健康的牙齒外層是一層堅硬的珐瑯質,然而,若是因為潔牙習慣不良、牙齦問題導致珐瑯質磨損或牙齦萎縮時,就會使牙本質外露。而牙本質內...

閱讀詳情 »

接受復健治療時,居然感到一陣暈眩、想吐、全身無力,到底是怎麼了?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這就是暈針的典型症狀!其實暈針並不僅限於用針的狀況下,復健科常見的電療、徒手治療等處置方式也都可能出現暈針的反應喔!  暈針,是一種對於身體處置的急性表現,但卻不僅限於對於用「針」後的反應。佑康診所張凱...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麵包是許多國家人的主食,大家也熟知全麥麵包的營養價值比白麵包高,但有新的研究指出,到底何種麵包對身體比較好,還是要看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所以,不見得全麥麵包對每個人都最好喔。 在Cell Metabolism期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讓二十個人一半人吃全麥麵包,另一半人吃...

閱讀詳情 »

又到了颱風來襲的高峰期,前幾天中颱尼莎和輕颱海棠雙重夾擊台灣,造成不小的傷害;而近幾年更因為氣候環境的變化,台灣到了9、10月都還會受颱風的影響,每每都會帶來大量的雨水,造成土石泥砂堆積,但當集水區附近的排水設備沒有完善,所造成的積水及水質汙染,會讓我們在颱風過後無形中使用受污染的水。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