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女性糖尿病風險高!當心3特別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女性糖尿病風險高!當心3特別症狀

糖尿病在許多國家都是盛行疾病,糖尿病越早發生,越會影響到生命的長短和質量!根據統計,若40歲發生糖尿病,女性約縮短6.1歲壽命,男性約縮短5.3歲壽命。在台灣,糖尿病發生率呈微幅增加,死亡率則逐年下降。在美國則有研究發現,女性患糖尿病的死亡率是正常女性的2倍,可見得女性糖尿病風險高於男性!

女性罹患糖尿病 獨有3症狀

烏日林新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瑋涵分析,男性與女性罹患糖尿病時,出現的症狀大多相似,吃多、喝多、尿多、容易感到疲倦及視力模糊。但有幾項症狀是女性獨有的症狀,如(1)反覆「黴菌感染」造成搔癢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2)「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出現不孕、變胖、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3)懷孕時妊娠糖尿病,9成女性生產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但6成妊娠糖尿病患者10至20年後可能會進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可透過運動、飲食、減重等逆轉

由於「糖尿病前期」沒有特別症狀,血糖比正常人高,只能經由篩檢才能發現,下列3項符合其中1項即是:(1)糖化血色素5.7% -6.4 %;(2)空腹血糖偏高約100至125mg/dL;(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中,第2小時血漿葡萄糖值140至200 mg/dL。前期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程度,不用立刻吃藥控制,主要透過運動、飲食、減肥體重控制等生活作息逆轉。

9個危險因子 符合2個建議定期篩檢

下列9個危險因子中,若符合2個或以上者,即為糖尿病高危險族群,建議接受糖尿病篩檢。若是篩檢正常,建議至少每3年也要再檢測1次:

1) 身體質量指數(BMI)≧24或男生腰圍≧90cm,女生腰圍≧80cm。

2) 一等親人罹患糖尿病。

3) 高血壓(≧140/90mmHg)或正接受高血壓治療。

4) 臨床表現胰島素阻抗,如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

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l或三酸甘油脂≧250mg/dl。

6) 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婦女。

7) 生養4Kg以上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8) 曾罹患心血管疾病。

9) 缺乏運動。

原本就有糖尿病 懷孕也需控血糖

建議女性生產完6至8週,回診檢查血糖是否正常。若原本就有糖尿病的婦女,懷孕過程中也需嚴格控制血糖,降低分娩併發症。林瑋涵醫師建議,40歲以上的民眾每3年篩檢1次,65歲以上的民眾每年篩檢1次。另外若曾檢查出糖尿病前期者,也建議每年再接受糖尿病檢查。

飲食、運動保養身體 降低併發症

林瑋涵醫師呼籲,罹患糖尿病不是絕症,是提醒我們要如何照顧、保養自己!平常要注意飲食,餐餐只吃7、8分滿,烹調方式水煮、清蒸為主,多吃青菜。培養運動習慣,每周3次,每次20分鐘。治療糖尿病的目標,首在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如糖尿病足截肢、糖尿病腎病變、心血管疾病、失明。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病人與醫護團隊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本周氣溫急凍,中部以北、東北部沿海空曠地區受到冷氣團及輻射冷卻的影響,可能出現攝氏10度左右低溫。冷氣團報到外,長輩要注意穿暖、多喝溫開水,另外,大家也會趁著這個週末大掃除,在考完學測及大掃除後,泡湯成為紓壓、解除疲勞的首選之一。 心血管疾病患者 用藥不能斷 天冷泡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手麻不管它,小病恐成大麻煩!40歲的陳先生平時從事冷氣工程,經常搬運重物,有天發現手腳出現麻痛症狀,慢慢變成行動不方便、頭頸部劇痛,症狀越趨嚴重,後來手越來越不聽使喚,竟連菜都夾不起來、下樓需家人攙扶,一切生活起居都需要依靠他人,到診斷頸椎的椎間盤突出,進行手術治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放假吃多怎麼辦?新春佳節心寬體胖,容易吃進過多熱量,民眾在享受美食佳餚圍爐團圓、開心慶祝之餘,要注意運動以維持健康體態,然而每日的運動量到底夠不夠消耗多攝取的熱量,利用「新北動健康APP」作為健康小秘書,簡單動動手指,就能輕鬆做好健康管理。 可隨時監控身體數值狀態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歲的凃小妹就讀幼稚園大班,平時說話含糊,經醫師評估發現診斷為語言發展遲緩,醫師建議進行語言治療,經過3個月的個別語言治療,凃小妹構音部份已完成矯正,而且認知能力增強。就讀中班的蔡小弟發音不標準、俗稱臭乳呆,經醫師評估診斷為構音異常,醫師建議進行語言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