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女童一個暑假近視暴增150度! 比國人年平均還高的禍首是它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個暑假,近視暴增150度!門診就有一名9歲女童,長假結束後,發現上課開始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跡,校方健康檢查也通知有視力不良的跡象,家人趕緊帶她就診,這才知道短短時間內近視增加了150度,推斷禍首就是假期期間沉迷3C產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加上作息不正常所導致。

根據國健署2017年執行「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計畫」資料顯示,小學1年級學童近視盛行率為19.8%,小學6年級學童則為70.6%;且近視50度以上的人數,每升1個年級就以10%的數值增加。

統計也顯示,有超過8成的國1學生罹患近視,到國中3年級近視的盛行率更高達89.3%,高中3年級,高度近視比率也達到35.7%。

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醫師鄭涵之表示,越早發生近視,日後成為高度近視者的風險越高。而近視發生的尖峰年齡為6至12歲,平均小學孩童每年約增加100至125度,國中每年約增加50至75度,到了高中逐漸平緩,每年約增加25至50度,直到20歲後眼軸生長趨於穩定。

鄭涵之說,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為近視600度以上,但近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下修為500度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成為高度近視族群,併發白內障、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等發生風險相對提高。

以該名女童為例,還好在醫師給予眼藥水治療及衛教,並維持周期性追蹤檢查下,近視度數得以控制,不再受視力受損影響,上課也恢復過往專注力。

鄭涵之表示,近視的起因先天比重占20%,後天影響則占80%,若長期暴露在近距離使用的環境,像是觀看手機或平板的時間過長,眼球為了適應近距離用眼產生生理變化,造成眼軸增長,近視即會發生。現今治療孩童近視最常見的方法是使用眼藥水,藥水的濃度與其效果成正比,可能有畏光或近距離用眼模糊等副作用,建議可佩戴經醫師核可的太陽眼鏡或帽子作保護;另有角膜塑型鏡片可選擇,但須注意其最低年齡限制9歲,若使用期間有角膜感染發炎,也要立即停止配戴、前往就醫。

醫師提醒,暑假許多學童在家可能長時間觀看電視、手機或平板,螢幕越小,眼睛就得越靠近,傷害度即大大提升,家長必須注意,護眼的關鍵最終在於戶外活動,「建議每周應有14到16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平均每日至少2小時)」,藉由陽光中的紫外線刺激眼睛分泌多巴胺,可抑制眼軸增長的發生率,近視度數相對不易增加。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年吃8千萬顆、36款胃潰瘍藥8月起禁用! 驚爆放越久、致癌物越多

「跟男優拚了!」挑戰AV片長憋不射精 害18歲男大生軟趴趴還早洩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本土疫情大爆發,繼和平醫院之後,又有醫院中招!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今(14)日突宣布關閉門診,進行清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隨後證實,為明天要公布的確診個案,為門診醫護人員,正在疫調中,是否為院內感染?或其他感染途徑?都仍待釐清中。 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召...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沒下載「台灣社交距離App」嗎?快去下載吧!隨著本土病例激增,足跡越來越複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坦言疫情看起來非常的嚴峻,而「台灣社交距離App」使用的人越廣泛,就能越迅速、及早知道自己有沒有接觸確診者的足跡,對自己在疫情裡面多一層的保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隨著民眾對牙齒美觀的重視,利用美白貼片改善笑容,重獲燦爛、有自信的笑容已日漸普及遍。近年來在坊間盛傳的各種牙齒美白方式,如「韓式美白瓷雕」、「冰瓷美牙」、「奈米鑽石齒雕」等,大多是非專科受訓牙齒師、無牙科執照的美容師所製作的樹脂貼片。牙醫師表示,這類樹脂貼片利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病例今(14)日爆增29例,其中5例都與蘆洲的前獅子會長案1203及其相關個案有關,但卻傳出有獅子會案染疫者(案1229)「謊報兒女在國外」,結果女兒自行前往醫院採檢才被驗出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疫調若是這樣的情況「就符合開罰的條件」。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