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爬山連練腿力 肌少症為何找上門

爬山連練腿力 肌少症為何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養生、運動風氣盛行,更有不少長輩為了健康而提高運動頻率並調整飲食習慣,但如果沒有建立正確運動及飲食觀念,反而可能因此陷入「肌少症」危機,增加老年失能的風險!

台灣65歲以上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高達7-10%,但從2019年底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六都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有聽過肌少症的50歲以上國人僅佔52.7%,且聽過者中僅有26.4%答對防治肌少症之飲食原則、10.1%答對增肌運動種類,顯示民眾對於肌少症的防範意識仍不足。

阻力訓練才能維持肌力 健身不是年輕人專利
肌肉隨著年齡增加流失得越快,一旦肌力下降可能造成跌倒、骨折,增加失能風險,嚴重一點可能終生臥床,大大影響晚年生活品質。長輩可能會問,明明有在爬山或在公園運動,怎麼還會得肌少症?的確從同份調查中看到,44.4%長輩有每天運動的習慣,且高達8成是以「散步、健走」為主,但熟齡長輩其實更該選擇從事肌力訓練以避免肌少症。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郭家驊特聘教授表示,有氧運動雖有助提升心肺功能,但阻力訓練才是維持肌肉量及肌力最好的方法。肌力訓練非年輕人專利,別認為上了年紀就不能做,事實上已有研究證實即使到80-90歲,高齡者仍可選擇合適自身體能狀態的肌力運動,促進肌肉細胞汰舊換新,達到肌力倍增與阻止肌肉量下降的效果,其中特別建議可學習深蹲等強化臀腿肌力的運動,以降低跌倒風險。郭家驊教授也建議長輩如果狀況許可,最好能養成習慣至運動中心或健身房找專業教練指導動作及調整強度,以避免受傷。

少油、少鹽、少糖 小心吃出營養不良
除了選錯運動項目外,很多長輩認為只要「少油、少鹽、少糖」就能維持健康,這其實也是錯誤的觀念!防治肌少症也須從飲食中補給合成肌肉的原料,但調查中看到民眾50歲後為了健康,3成會選擇少吃肉類、蛋、海鮮,其中2成是因牙口不好。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營養師蔡佳君表示,若無三高、腎臟問題或醫師指示,過於限制飲食恐反造成營養不良,更不易維持肌肉量。均衡飲食前提下需注重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包括黃豆及其製品、魚類及海鮮、蛋、肉類及乳品類,而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國人乳品類攝取不足1份高達9成,故鼓勵長輩透過攝取每日1.5份乳品以補足蛋白質所需,也很合適牙口問題者。營養師建議早餐和點心飲品可改選擇鮮乳,也能藉此替代較不健康的含糖飲料;乳糖不耐症者可選擇無糖優酪乳或優格,純素食者則可以無糖豆漿替代。

改掉錯誤養生觀念 減少老年失能風險
老年後能保有自在行動力、享受良好生活品質,相信是大家最在乎的事情,想正確養生就得改掉錯誤的健康觀念,透過飲食均衡再加上足量優質蛋白質攝取,並搭配阻抗型運動,就能遠離老年失能兇手「肌少症」威脅。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精卵互斥導致她不孕9年 中醫助她喜獲麟兒

台灣製藥團隊!抗疫期間藥品不中斷 民眾用藥堅強後盾

綠蜂膠功效驚人? 台灣權威籲認明專利與正品

聽損兒的聽語療育要趁早 醫:6個月大前積極復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通常一個人睡兩個鐘頭就夠了,為什麼有人要睡七、八個鐘頭?那是你賴床躺在枕頭上休息的習慣養成的,並非我們需要那麼久的睡眠時間,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曉得,正午只要閉眼真正睡著三分鐘,等於睡兩個鐘頭,不過要對好正午的時間。夜晚則要在正子時睡著,五分鐘等於六個鐘頭。就這個時間的學問又大了,同宇宙法則、地球法則...

閱讀詳情 »

很人都有午睡的習慣,並認為午睡質量高才能保證下午的工作效率。然而,據俄羅斯「健康生活」網月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研究表明,在白天睡覺會縮短人的壽命。 劍橋大學的科學家邀請萬名志願者參與一項調查研究。為驗證午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家歷時年,跟蹤記錄志願者的睡眠規律和失眠情況。結果發現,在至歲...

閱讀詳情 »

現實生活中,應酬已經是件少不了的事情,不論是公司飯局還是家庭聚會都是如此。喝酒多了傷身。 但是,你知道嗎?喝酒時吃這4種菜可是犯了大忌!爲愛喝酒的家人朋友們收藏起來!   一、臘腸鹹肉 一口鹹肉一口白酒,酒的滋味雖然綿長,卻暗藏健康大隱患。 據研究顯示,熏臘醃制的食品含較多亞硝胺,亞硝胺...

閱讀詳情 »

電腦工作者的問題總是很多,當然這是指健康方面,身體方面的不適表現的也十分明顯,這讓大家都明白,不能這樣一直下去了,要運動,同樣,有需求就有解決方案,下面要介紹的正是如何應對電腦工作者的運動方案,相信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   社會的進步,高科技的發達,都讓電腦工作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不過,這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