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現在女性乳房疾病增多,跟女性盲目進補有很大的關係。
 

有著30年工作經驗的她,在給疑似乳房腫瘤病人做B超檢查時,總會很認真地詢問她們的飲食,結果整理病例後發現,五大類進補保健品蜂王漿、阿膠、鐵皮楓斗、西洋參、蛋白粉,並非適合所有女性食用。進補不當可能會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嚴重後果。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大多女性在進補前對自己的體質狀況不清楚,只是聽別人說哪種保健品有效,就買來使用。
 

有一位40歲的女性,半年前體檢時僅有輕度乳腺增生症。因為工作比較忙,家裡又有孩子要準備大考,總感覺生活工作的壓力使自己渾身都酸痛,她聽別人說吃點蜂王漿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以補充雌性激素,讓自己看起來年輕,她就買了蜂王漿,早晚各一次,連續吃了3個月。有一天洗澡時,她發現自己右側乳房有個硬塊,她開始警覺起來。隨後,她到了寧波市中醫院,找到孫一紅醫生做乳房超聲檢查。結果遺憾地發現,她已得了乳房惡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還有,現在常聽人說吃原生態自磨豆漿是女性養生的方法之一。豆漿裡面有植物雌激素,對雌性激素水平低的女性來說,適量喝豆漿是好的。但本身雌性激素就 ​​偏高的女性,如果連續服用豆漿,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許是讓人心碎的。上個月,她接診了一位女病人,45歲,非常講究養生,她買來豆漿機自磨豆漿,每天早上服用自製豆漿,堅持了近三年,後來體檢中竟檢出了乳房癌,她雌性激素水平是常人的幾倍。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進補前最好對身體情況作評估

根據中醫理論,進補有四種方式,即補陰、補陽、補血、補氣。在進補之前,最好找正規醫院的醫生進行體質辨識,對症進補。比如怕冷、貧血、經量少、舌質淡、脈細虛這類人,適當進補阿膠是有益的,但對脈弦、脈數、舌紅、乳房有脹痛、乳房裡有纖維瘤的人來說,如果再進補阿膠,效果就會適得其反。所以,阿膠也並非適合所有女性食用。


特檢科的醫生們鄭重提醒市民,保健品和所謂的補品不是人人都可以隨意服用的。在服用之前,最好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作科學的評估,平時醫生強調對症下藥,其實吃補品也一樣要講究對症。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哪些人不適合喝豆漿

1、胃腸不好的人。對於很多腸胃不是很好的人,我們建議不要喝豆漿,因為胃腸不好的人喝豆漿之後,很容易導致腹瀉等肚子不舒服的狀況出現,有時候還會引起脹氣。

2、痛風的人盡量少喝豆漿。豆漿是豆子磨出來的,大豆中含量豐富的一種物質——嘌呤,是不適合痛風的人飲用的。

3、缺鋅的人不能喝。豆漿中含有一些外源凝集素,可能會導致微量元素缺乏。

4、做完手術的人不要喝。剛剛做完手術,身體比較虛弱,胃腸功能也不好,所以豆漿還是不喝為好。如果喝了,很容易導致噁心或者身體不適。
 

喝豆漿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 空腹不要喝豆漿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空腹時喝豆漿,豆漿裡的蛋白質大多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時就被消耗掉了。飲用豆漿時若能同時吃些麵包、糕點、饅頭等澱粉類食品,可使豆漿中的蛋白質等在澱粉的作用下,與胃液較充分地發生酶解,使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

2豆漿不要和雞蛋一起吃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雞蛋清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的物質,能與蛋黃和腸道裡的生物素緊密結合,形成不易為人體吸收的結合物。長期飲用豆漿衝雞蛋,將會造成蛋白質與維生素H(生物素)缺乏症。

3增加甜味最好用白糖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煮豆漿時,加白糖提味較適合。紅糖在製作過程中,雖然保留較多的營養素,但它和豆漿一起煮時,會產生一種不利於消化的沉澱物質,反而使豆漿的營養效果打折。

4搭配穀物,營養更加分
 

她喝了3年的自磨豆漿,沒想到竟然得了癌症!原來問題竟是出在...!

豆類含有優質的植物蛋白和高礦物質,是膳食中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將豆類和穀物搭配一起製作豆漿,可以大大提升營養價值。

另外,豆漿屬於高蛋白產品,蛋白質代謝會造成腎臟負擔,有胃炎、胃潰瘍、腎結石、腎功能衰竭以及痛風的患者,並不適宜飲用豆漿。市售的甜豆漿為了中和澀味,會加入大量的糖,所以甜豆漿的糖含量比喝起來還高。糖尿病、高血壓、腦心血管疾病及痛風患者應節制食用含糖的豆漿。

最後提醒大家,隨意進補,反而適得其反;覺得身體需要進補時,應該先去請醫生把脈,按需進補。

via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14歲陳小弟與父母親定居美國多年,3年前因為爺爺過世的關係,再次回到台灣,然而準備離臺返美前夕,陳小弟卻突然癲癇發作,家人迅速將其送往醫院,檢查後意外得知,竟然罹患原發性的惡性腦部腫瘤。輔助性治療降低腫瘤復發風險2015年4月20日在基隆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陳先志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鼓勵家長帶著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結合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規劃了12條「護eye親山步道」,設置了「護眼拓印點」並印製「臺北市護eye健體親山護照」,歡迎民眾善加利用。另暑假是學童接觸3C產品與視力惡化的高峰期,臺北市衛生局與教育局共同推動暑期限定「My...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B型肝炎帶原的許先生,去年底因呼吸急促就醫治療,加上有類流感症狀,因此接受流感快速篩檢,確定呈現B型流感陽性,雖服用抗病毒藥物克流感治療,但症狀卻未改善,甚至併發肺炎合併急性呼吸衰竭,院方緊急轉送加護病房,經醫療團隊積極給予支持性療法,也就是肺部保護通氣模式和...

閱讀詳情 »

近來,通訊軟體瘋傳:「白肉火龍果,性質偏涼,不想吃完拉肚子,民眾最好改吃紅肉火龍果」的說法,引起不少網友熱議。到底中醫怎麼看待火龍果?根據紅肉、白肉等果肉顏色差異,是否會影響其性味呢?就讓我們看看專業中醫師怎麼說! 網傳:白肉火龍果偏寒,真的嗎?中醫師來解答 雖然火龍果傳入東方的時間較短,在中醫古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