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罹晚期乳癌 8年過去仍健在

她罹晚期乳癌 8年過去仍健在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65歲的葉女士,確診得知罹患乳癌已第4期,腫瘤大小達5、6公分,並轉移腋下淋巴、肺部,醫師考量病患年紀大畏懼開刀,且需長期治療,建議使用口服化療藥物;如今,8年過去,葉女士依然健在,日常生活也像正常人一樣,吃喝玩樂完全不受癌症影響。

口服化療藥物 穩定控制病情

收治個案的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外科部部長洪朝明指出,該患者的CEA癌症指數原本高達12,是正常人的1倍以上,經過使用口服化療藥物,CEA癌症指數降到5,雖然乳癌無法治癒,但病情控制良好。患者目前每星期服用1次、每次5顆,連續服用3周、休息1周,每3至6個月回診追蹤檢查及領藥。

化療藥物長期累積 恐敗血症致死

洪朝明副院長表示,乳癌治療有手術切除、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療法。對於乳癌惡性較高、癌細胞轉移者,需要長期使用化學藥物治療,但長期間累積體內,容易併發心衰竭、腎病變、肝功能異常、白血球低下等併發症,嚴重恐引發敗血症而致死。

口服化療藥物 毒素少、副作用低

洪朝明副院長強調,當患者癌細胞轉移不超過3處器官且沒有內臟危急者,通常需要長期持續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病情不惡化,建議選擇口服化療藥物,較不容易出現傳統針劑化療引起的掉髮、腹瀉、食慾不好及失眠等副作用,且能降低體內毒素累積以減少併發症,幾乎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良生活習慣 國人乳癌主因

洪朝明副院長指出,國人罹患乳癌屬於散布型,不良的生活作息、日常飲食是罹癌主因,而一等親有罹患乳癌、單側曾罹患乳癌、曾罹患乳房良性腫瘤、30歲後才生第一胎或未曾懷孕、初經早於11歲或停經晚於55歲、BMI值大於30,以及日常飲食高熱量、酗酒、熬夜晚睡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乳癌治療藥物多 積極治療為上策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死亡人數近2000人。洪朝明副院長強調,乳癌早期發現能夠治癒,即使發現是晚期乳癌,目前也有口服化療藥物可穩定病情,呼籲患者勇敢積極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4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60歲的林女士,患有嚴重咬合不正長達數十年,近年來,因牙周病的緣故,咬合狀況更差,僅剩後方兩顆臼齒能咬合,導致嘴巴長期呈現開咬,漸漸演變成習慣以口呼吸,也使她對自己外貌缺乏自信,不敢露齒微笑。 多方評估下選擇新式數位精準植牙 60歲婦術後可立即進食 為了改善問題,林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手術室作業流程緊湊且複雜,為配合高效率的作業節奏,手術室護理師需要一心多用,為能更確保準確安全無誤並縮短人員作業時間。 可提高即時性與準確性 減少巡迴護理師工作負擔 台大醫院研發醫療手術語音輸入系統,此系統可以由巡迴護理師於工作時戴上藍芽耳機,於手術開始時,一邊操作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治療再出現新曙光!亞東醫院放射部主任熊佩韋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團隊耗時六年時間,開發一種可以將鉑類抗癌藥物(platinum-based drug)累積到腫瘤組織的奈米材料,研究也發現,此奈米材料可以達到腫瘤的免疫治療與化學治療雙重功效,同時大幅抑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人養生保健風氣日盛,伴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各類標榜調節機能與補充營養的產品日漸增多。為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與權益,食藥署提醒,我國自88年施行「健康食品管理法」後,「健康食品」已成為法律名詞,上市前須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提供科學證據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