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罹晚期乳癌 8年過去仍健在

她罹晚期乳癌 8年過去仍健在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65歲的葉女士,確診得知罹患乳癌已第4期,腫瘤大小達5、6公分,並轉移腋下淋巴、肺部,醫師考量病患年紀大畏懼開刀,且需長期治療,建議使用口服化療藥物;如今,8年過去,葉女士依然健在,日常生活也像正常人一樣,吃喝玩樂完全不受癌症影響。

口服化療藥物 穩定控制病情

收治個案的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外科部部長洪朝明指出,該患者的CEA癌症指數原本高達12,是正常人的1倍以上,經過使用口服化療藥物,CEA癌症指數降到5,雖然乳癌無法治癒,但病情控制良好。患者目前每星期服用1次、每次5顆,連續服用3周、休息1周,每3至6個月回診追蹤檢查及領藥。

化療藥物長期累積 恐敗血症致死

洪朝明副院長表示,乳癌治療有手術切除、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免疫療法。對於乳癌惡性較高、癌細胞轉移者,需要長期使用化學藥物治療,但長期間累積體內,容易併發心衰竭、腎病變、肝功能異常、白血球低下等併發症,嚴重恐引發敗血症而致死。

口服化療藥物 毒素少、副作用低

洪朝明副院長強調,當患者癌細胞轉移不超過3處器官且沒有內臟危急者,通常需要長期持續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病情不惡化,建議選擇口服化療藥物,較不容易出現傳統針劑化療引起的掉髮、腹瀉、食慾不好及失眠等副作用,且能降低體內毒素累積以減少併發症,幾乎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良生活習慣 國人乳癌主因

洪朝明副院長指出,國人罹患乳癌屬於散布型,不良的生活作息、日常飲食是罹癌主因,而一等親有罹患乳癌、單側曾罹患乳癌、曾罹患乳房良性腫瘤、30歲後才生第一胎或未曾懷孕、初經早於11歲或停經晚於55歲、BMI值大於30,以及日常飲食高熱量、酗酒、熬夜晚睡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乳癌治療藥物多 積極治療為上策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每年有逾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死亡人數近2000人。洪朝明副院長強調,乳癌早期發現能夠治癒,即使發現是晚期乳癌,目前也有口服化療藥物可穩定病情,呼籲患者勇敢積極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4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來源:茶的故事 身體是自己的,錢是身外之物!隨着養生理念的深入人心,不僅僅是中老年人,像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重視生活中的養生之道,國民在養生方面都是捨得花錢投入,但是,你知道嗎?我們身體器官的養生也分窮養、富養的哦,你都養對了嗎?   ▪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 ▪ &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力挺2017世界血友病日 百名醫護、病友及藝人共同響應 每年的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社團法人臺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特別於節日前在台北、台中同步舉辦「2017世界血友病日~勁風騎士 逆轉人生」活動。共有上百位血友病患、家屬及醫護志工化身為勁風騎士,騎單車響應世界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3歲男童,每晚都要含奶瓶睡覺,更沒有潔牙的習慣,直到父母發現牙齦長膿包流膿,帶到診所檢查,竟發現全口20顆乳牙蛀光光,再晚一步治療,恐怕引發蜂窩狀組織炎。 嚴重齲齒 18顆須根管治療 收治個案的兒童牙醫診所院長呂榮宗指出,該男童口腔內總共20顆齲齒,其中高達18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董氏基金會最新線上調查顯示,約有五分之一民眾每周三天以上常感到憂鬱,且有45.1%民眾發現身邊有憂鬱症親友,尤其男性比女性更不會隱瞞自己有憂鬱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調查還發現,民眾對於憂鬱症感覺就像是一直走不出去的迷宮、被壓在巨石下無法喘息以及被困在漆黑的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