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她鼻水流不停 竟然是腦脊髓液漏

她鼻水流不停 竟然是腦脊髓液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過敏人口約佔30%,流鼻水可說是過敏性鼻炎族群的常見症狀。除了過敏原的刺激外,春夏之際、溫差變化大、空氣污染時而嚴重、加上感冒或感染流感,流鼻水可以說是每個人的困擾。不過,醫師提醒,當單側持續或間歇性的流清鼻水,又沒有鼻子癢、打噴嚏和喉嚨痛,這時就要小心了,可能來源不單純是鼻子,而是腦脊髓液從鼻子漏出來。

頭低下鼻水就像湧泉滴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系鼻科主任張伯宏醫師表示,去年8月收治一位中年女性家庭主婦,過去沒有頭部外傷紀錄,也沒有接受過頭部及鼻子手術,一開始只有右側流鼻水,接受止鼻水藥物治療但沒有效果,後來鼻水量大增,只要頭低下時,右側鼻水就會像湧泉般滴出,睡覺時大量鼻水往喉嚨流,甚至造成嗆醒,只能坐著睡覺。

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蝶竇外側隱窩有一接近1公分之顱底缺損及腦膜腦膨出,經安排鼻竇內視鏡手術輔以電腦導航系統,成功探查蝶竇深處顱骨缺損處。去年8月經用內視鏡移除腦膜腦膨出部分,缺損處以大腿筋膜及鼻中膈黏膜瓣修補。追蹤至今超過半年沒有復發,病人從崩潰生活中恢復笑容,也終於能躺著睡覺。

BMI超過30是危險群

張伯宏醫師指出,這位病患是典型的自發性腦脊髓液漏,所謂自發性就是無頭部外傷、無頭部手術史也無腦部或鼻部腫瘤,但卻發生了腦脊髓液漏。病患為中年女性,體重稍重,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為慢性顱內壓升高的危險群之一。根據「美國鼻科及過敏醫學雜誌」指出,近八成腦脊髓液漏病患為女性,BMI超過30者多於八成,多數患有顱內壓升高。慢性顱內壓升高可能造成顱底骨脆弱區破損,病人的電腦斷層檢查也顯示蝶竇向外側氣化且骨壁較薄且脆弱。

有可疑症狀務必找鼻科醫師就診

張伯宏醫師提醒,當持續單側的清澈鼻水發生時,可以先檢視症狀,當其他的症狀(如鼻子癢、打噴嚏、鼻塞)不明顯,卻只是低頭時有清水流出,就必須當心,且腦脊髓液漏對於止鼻水藥物是無效的。肥胖、睡眠呼吸中止及女性是自發性腦脊髓液鼻漏的高危險群。當有相關症狀時,千萬別只是當作頑固的鼻過敏或是感冒,有可疑的症狀務必找鼻科專科醫師就診,方能得到最適切的診斷與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9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為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變化預做部署,大林慈濟醫院急診戶外檢疫站正式啟用,提供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旅遊史的民眾進行檢查診斷,經由不同風險的病人做初步分流,以避免院內感染風險,確保就醫民眾安全。此外,為減少領藥排隊接觸風險,從即日起,每天上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滑手機,看影片、打電玩,學童近視問題日益嚴重,調查發現,年級越高,使用3C產品頻率越高,例如,國小2年級的學生每日使用手機平版超過2小時比例為7.4%,國小6年級就升至17.5%,專家建議,家長務必留心孩子觀看手機的距離及時間,以免高度近視危害視力健康。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過去曾有研究表示,若人體長久暴露在手機信號塔、高壓電線、電器、無線電設備和藍牙訊號等電磁波輻射中,可能會提高罹癌風險。但最近1項新的研究發現,孕婦如果待在手機、微波爐和Wi-Fi等高輻射量環境下,也可能增加孩子日後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症的風險,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1男2女,年齡均2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27日至30日,發病日介於3月30日至4月4日,出國目的為就學及探親,發現管道為居家檢疫(2例)及居家隔離(1例)。 案374英國就學返台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