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好痛! 乾癬性關節炎要怎麼治療?

好痛! 乾癬性關節炎要怎麼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患有乾癬的民眾要留意了!據統計,約有近三成的乾癬病患同時也患有乾癬性關節炎。近期一名三十來歲的男子因全身肌膚有六成以上的乾癬病灶,同時合併多處乾癬性關節炎,不僅關節疼痛,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春明主任說,此位患者積極配合醫師囑咐,接受口服消炎藥以及生物製劑的治療,目前病情獲得良好的控制與改善。

長期漠視關節炎 小心恐致關節變形

在台灣,每年乾癬患者就診人數約有八萬人。黃春明主任表示,造成乾癬的原因包含基因遺傳、身體免疫加上其他後天因素如:壓力、氣候、感染外傷誘發等,其中約有一至三成的乾癬患者同時會有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又分為五型:遠端指間、多發性、毀壞性、不對稱性與中軸性。黃春明主任特別提醒,若長期不處理治療關節發炎的問題,使關節在長時間腫痛發炎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變形,此時就「回不去了」!

兩種症狀合併治療 生物製劑效果佳 

關於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該如何治療?黃春明主任說,針對兩種症狀會採用合併治療,在皮膚症狀上常使用外用類固醇、外用A酸、保濕劑、外用維生素D、口服消炎止痛藥等,再加上免疫調節控制如:口服環孢靈、類固醇等。針對中重度以上患者則會採用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有許多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有機會讓皮膚改善程度達到近百分百,且在第一週即可看到皮膚有明顯的改善,施打針數也更少,患者有更多不同治療選擇。

藥物治療+日常照顧 雙重搭配效果最佳

現在的醫療科技使乾癬患者透過正確的治療後,不僅穩定控制症狀並可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黃春明主任呼籲,乾癬病患只要願意積極配合藥物治療,並生活起居正常、飲食清淡、避免外傷、注意肌膚保濕、適度曬太陽,以及若有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則需留意,不要過度使用關節避免損傷,就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本內容僅提供相關疾病之醫學及衛教資訊。關於您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建議您應向醫護人員諮詢專業意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8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酒後不要泡澡,應立刻喝運動飲料   話說回來,保養身體時我們最應該注重哪一點?我認為最應該注重的,就是「睡眠」。 睡眠可一次消除平時累積的疲勞,對我們而言是最珍貴的時間。睡眠時,體內會加速新陳代謝,促進消化、吸收並做好排泄的準備。同時修護白天的傷害,恢復精力充沛的身體狀態。睡眠不只能消除身...

閱讀詳情 »

午餐後昏昏欲睡,3個訣竅能解決   過去大家常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但對於飲食分量卻絲毫未提。我認為一天三餐最好的黃金比例就是「早餐:午餐:晚餐=1:2:1.5」。 早餐吃太飽時,身體為了消化吸收,會讓大量血液流往內臟,導致大腦血流量降低。上班族必須從一大早火力全開,發揮百...

閱讀詳情 »

P78-91 1天1.5餐,「消化本能」最能有效運作 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遠離高血壓、糖尿病   本書的開頭提過,「飢餓感」具有喚醒各種本能的力量,而「飢餓感」帶來的食慾,是人類活動的根源,也是不可或缺的本能之一。 「性本能」同樣是原始本能,但是一、二週的空白並不會死亡,然而,食慾本...

閱讀詳情 »

「肚子餓」就要進食,預防胃炎、胃潰瘍   消化並吸收我們吃下的食物,當然是由腸胃等消化系統負責,但是,即使同樣都是腸子,大腸的主要工作,也只有吸收水分而已。 胃和小腸(十二指腸、空腸、迴腸)是吸收並消化養分的主要器官,食物會在小腸停留將近一天,養分被吸收之後,再送進大腸成為糞便。 消化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