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宿便?竟然是這樣判斷!檢查糞便防治大腸癌只要一分鐘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宿便?竟然是這樣判斷!檢查糞便防治大腸癌只要一分鐘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

我常在演講時和大家提到這個問題:「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

請想想看,馬桶壁有多光滑?糞便卻能沾黏上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糞便會黏馬桶的人,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會變得又硬又重,不易排出;積得越久,宿便就會越來越多。

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而不自覺,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個論點。


「不信的話,試試看連續三餐只吃油炸食物會變怎樣?」


我進一步向他們提出建議,相信隔天的糞便就會變得黏稠不易排出,而且會變細,像從中間硬擠出來的。

若是還無法想像以上情況的話,不妨試想一下你家的抽油煙機上所殘留的油漬,如果是剛沾上的,很容易就擦得掉;但是如果隔了幾天不擦,就會越來越難擦掉,當那些油脂逐漸變黏、變硬,最後就會像蠟一樣沾在牆壁上。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我們的腸子裡,宿便就是這樣來的。

每天排便一次是不夠的!

很多人問我:「多久沒排便就算是便秘?」

一般的標準是三天,但我認為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便秘。就像每天都要倒垃圾一樣,我們一天如果吃三餐,正常來說也應該一天要排便兩到三次才能清乾淨。很多人以為一天上一次大號就夠了,但我會說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是輕度便秘,兩次是標準,最好的情況是一天三次。

 
 

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每天習慣排便兩次,一次是早上出門工作之前,另一次則是晚上洗澡前。晚上那一次通常會搭配咖啡灌腸;如果沒有做咖啡灌腸,也會進行腹部按摩來刺激腸子蠕動,讓自己有排便的感覺。

排便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我常說:「不管有沒有便意,時間到了,蹲都要蹲出來就對了。」

建議大家可以壓壓看自己的左下腹部,如果是硬硬脹脹的,很可能就是有宿便積在裡面,這時如果做咖啡灌腸,就會發現它變柔軟了。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做完咖啡灌腸、排便乾淨的人,按壓左下腹結腸的位置,觸感都像麻糬一樣柔軟,我看過這樣的案例不下千人。

想要正常排便、不便秘,取決於好水、酵素、纖維和益生菌等四大元素,這四大元素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標準(這部分將於第五章詳述)。現代人通常水分補充不足、酵素不夠、纖維素不足,肚子裡的好菌也不夠。正常來說,我們的肚子裡應該要有一公斤重的菌在裡面,菌在腸道健康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些元素的缺乏造成現代人排便不順,宿便容易累積在大腸內。

便秘造成的憩室,是大腸藏污納垢的溫床

有些人在用力排便時,腸子因為壓力的關係,讓結腸壁較脆弱的地方像吹氣球一樣長出一個氣囊出來,就形成了憩室。它是一種良性的囊袋,是大腸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如果不處理,久而久之就有形成大腸癌的可能。

憩室一旦長出來就不易消除,老人家和便秘者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人都會有憩室,平時不痛不癢,就像盲腸一樣,如果沒有髒東西跑進去就沒事,但如果排泄物囤積其中,就容易發生感染或發炎。因此,已經有憩室的人應以斷食、灌腸來定期清除裡面的髒東西。

毒素不清,會累積成癌

在大腸癌的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率中,直腸和乙狀結腸得癌症的機率最高,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腸癌都集中從肛門上來六十公分的這一段,因為這裡是宿便最容易囤積的地方,毒素都累積在這裡,這段腸子就像家裡的垃圾桶,等到垃圾積滿了才會去倒。咖啡灌腸最主要就是針對這一段腸道進行清腸排毒。

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是有跡可循的,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加上排泄不良,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內。
 

相關推薦

▲平穩民心,疾管署宣布釋出口罩至四大超商上架販售。(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正式入侵台灣,全民防疫意識一夕爆漲,最直接衝擊的就是國內口罩供應,疾管署今(22)日宣布,今明兩天將各配送100萬片的外科口罩給國內四大超商上架販賣,之後每周會再釋出100萬...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出現首例的境外移入武漢肺炎病例,讓國內的醫療體系如臨大敵,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今(22)日強調,衛福部已與全台各急救責任醫院協調,要求備好特別門診、重症調床等機制,進入急診不論醫護人員或民眾更一律要戴口罩;全台目前加護病房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台北報導 昨(21)晚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台灣首起武漢肺炎確診病例,該病患是一名55歲女台商,到武漢經商期間已覺自己出現肺炎症狀,因此回台時自行通報隔離就醫,卻認為全台第一起武漢肺炎病例。武漢肺炎在全球爆發疫情,截至今(22)日早上全球確診病例已達446例、9人死亡,中央...

閱讀詳情 »

▲輕忽肩膀「卡卡的」症狀可能造成更大問題。(圖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8歲的張先生下班途中發生機車車禍,當下右肩著地撞擊,卻因為未發現骨折而不以為意,不想到返家後,肩痛如影隨形,最嚴重時手前舉不到90度,再次就醫這才確診是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群,差點因為輕忽肩膀卡卡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