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何親子共讀? 兒科醫師提這些秘訣

如何親子共讀? 兒科醫師提這些秘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親子共讀在意的不是教孩子學問,而是『陪伴』,有愛的感覺。」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許登欽與主持人鍾欣怡日前在國健署直播上,分享家長如何與小孩共讀,培養baby閱讀習慣。許登欽表示,形容路上小狗的模樣、叫聲與來歷,其實也是一種閱讀;不過透過不同年齡層的繪本,可以讓家長更輕鬆親子共讀,懷孕20周就可以講故事給肚子裡的baby,潛移默化養成閱讀習慣。

共讀助理解、同理心 懷孕20周就開始

從小共讀可以幫助小孩什麼?許登欽解釋,有研究將小孩分成「看DVD組」和「媽媽說故事組」,並利用穿戴式設備分析小孩的反應,結果發現「媽媽說故事組」的前額葉反應較好,此部位和想像力、理解力、同理心和語言理解力有關。

何時開始共讀?他指出,媽媽懷孕時常焦慮,懷孕20周就可以找一本感興趣的讀物,念給自己和孩子聽,讓孩子感覺媽媽的愛,營造安全感。當寶貝出生後,0歲就可以替寶寶朗讀,最好的讀物就是媽媽的臉,「這時候小孩最喜歡看臉,閱讀人的眼睛、表情,喜歡被抱的感覺。」抱著孩子時就可以跟baby講話,看著媽媽的眼睛,感覺到愛,就是一種閱讀。

書是小孩的食物 善用繪本說故事

4-6個月大時,可以持續念故事書,這時小孩習慣抓咬物體,書對他們而言其實就是食物。許登欽建議,市面上許多繪本經特別設計,可預防孩童牙齦受傷,也撕不破、咬不爛,又可以清洗。8個月時,可以選擇感覺統合的「摸摸書」,上頭有許多翻面猜謎、特別觸感的書籍,寶寶就像在玩捉迷藏。

當孩子2歲左右,則適合手指搖繪本,與小孩一起唱短短的兒歌,用手指做動作,親子一定可以玩得很開心,因為2歲的小孩專注力只能維持2分鐘,記憶力也還未成熟。另外,2歲孩童是較自我中心的年紀,這時透過繪本,也可把與人相處、分享的理念編成故事,小孩潛移默化中學會。

待小孩3歲時,就可以透過故事書,來學習一些不能做的危險行為,例如不能拉窗簾、不能亂吃藥,透過故事小孩比較能接受。

故事這樣說 畫畫也能帶孩子去遠方

鍾欣怡也分享說故事技巧,不用照著繪本的文子逐句念,可以看圖說故事

,或者利用生活經驗告訴孩子。「其實當父母告訴他『書中的是一隻蝴蝶』,小孩理解的是父母講話的音調加上表情,如果帶點戲劇感,小孩會滿足這種愛。」也可以陪小孩畫畫,從小孩的話中延伸想像力,例如畫了一棟房子,可以請求小孩「你很乖,多畫一個耶誕老公公送禮物的煙囪」,簡單的圖畫也是講故事。

許登欽補充,不用怕每天反覆讀一樣的書籍,其實小孩的想像力、記憶力很驚人,久了他們都能記住。只要從小培養共讀,通常小孩兩歲時就會水到渠成,會主動要求父母閱讀繪本。當孩子習慣閱讀,父母通常也會愛上閱讀,變成一個閱讀家庭。

他更建議,如果父母要上班,最好的閱讀時間是睡前8-9點時;如果父母沒有上班,則午睡起床後精神較好的4-5點最好的時光。

【延伸閱讀】42歲婦卵巢衰退拚試管 AI挑胚胎助好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6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工時長、沒時間運動,心臟病恐提早報到!據統計,國內25至44歲青壯族群,罹患心臟疾病死亡率近10年內增加3成,心臟病有年輕化趨勢。最新調查更發現,8成青壯族群每天工作超時、沒有運動習慣,恐肥胖、加速血管老化,罹患心臟病風險增。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發表「台灣年輕人生活習慣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大同高中體操隊與台大醫院合作,建立「隨隊競技物理治療」模式,由物理治療師團隊提供選手賽前熱身計畫、賽後運動按摩消除疲勞,以及解決心理因素引起的痠痛、緊急運動傷害的處置與包紮,使選手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中,奪下9面金牌的好成績。去年大同高中體操選手林冠儀練習受傷,來到台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在台灣,老年憂鬱症盛行率高達7至12%,且女性又高於男性,包括住院、罹患中風、心肌梗塞等年長者都屬於高危險族群;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指出,憂鬱會使患者思考呈現負向,且胃口和睡眠都不如往常,甚至常常感到悲傷、疲倦,嚴重時恐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老年憂鬱症的原因,包...

閱讀詳情 »

春天跟夏秋,是季節性過敏最容易發作的季節,一整天不停流鼻水、鼻塞、打噴嚏,非常的難受。補充「友好細菌」之稱的益生菌,可以幫助調整過敏體質,緩解季節性過敏所引起的不適症狀。 越來越多的專家表示,過敏性患者之所以會不斷攀升,很可能是因為現代人生活在乾淨無菌的環境,使得腸道細菌越來越少所造成的。接觸的細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