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如何鍛鍊手臂?

如何鍛鍊手臂?

手臂線條到底該怎麼練呢?尤其每當穿著無袖衣服時,總是覺得手臂的拜拜袖好礙眼,其實居家運動就可改善喔!IPTA教官林添進表示,其實只要在家準備一條彈力繩,每天利用看電視的時間順便運動,就能連出漂亮的手臂線條囉!

 

如何鍛鍊手臂?

 

肱三頭肌訓練動作:

 

1. 窄俯地挺身

 

準備動作:基本動作從棒式開始,將雙手與肩同寬手指朝向前方,保持核心穩定、肘關節不鎖死、肩膀保持下壓。

 

分解動作:肘曲使胸口靠近地面,下壓至肩關節與肘關節平行,再將肘關節伸直使胸口遠離地面。

 

2. 彈力繩下拉

 

準備動作:將彈力繩固定於高處,身體呈直立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膝蓋微彎,核心保持穩定。

 

分解動作:手肘靠近體側,曲肘握住彈力繩,以肘為支點,收縮肱三頭將彈力繩往下拉,直到手臂伸直,但注意手肘不須完全鎖死;再次曲肘回到起始位置,此動作可雙邊同時進行,亦可單邊輪流操作。

 

3. 彈力繩過頭伸展

 

準備動作:將彈力繩固定在牆上,高度需高過於頭,雙腳分腿站姿呈現高弓箭步,肘關節朝前,雙手握住彈力繩緊靠在頭兩側。

 

分解動作:保持脊柱中立核心保持穩定,開始收縮肱三頭肌並伸直手臂,注意運動時肘關節不鎖死,直到肱三頭肌完全收縮,再次曲肘回到起始位置。

 

上述三項動作建議可每日利用空擋,花15至20分鐘運動,強化手臂肱三頭肌的肌肉強度,就會讓手臂線條變得更好看唷!

 

如何鍛鍊手臂?

 

肱二頭肌訓練動作:

 

1. 彈力繩彎舉

準備動作:身體呈直立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肩膀內收下壓,雙手掌心朝上握住彈力繩兩端,將彈力繩平均兩側長度踩在腳下。

 

分解動作:動作開始時收縮肱二頭肌手臂彎曲,肘關節彎曲成90度或是略小於即可,肱骨(上臂處)與身體平行、橈骨(前臂)與身體垂直,再次伸直手臂回到起始位置,注意力集中在肱二頭肌的收縮與頂峰收縮,核心保持穩定避免聳肩或身體前後晃動,也可變換成坐姿或單邊操作。

 

2. 彈力繩垂式彎舉

準備動作:身體呈直立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肩膀內收下壓,將彈力繩踩在腳下。單手或雙手將彈力繩握在掌心,採掌心向內拇指朝上的握法,由食指處向下延伸至腳踩的位置,腕關節維持自然角度,並注意保持核心穩定。

 

分解動作:將彈力繩向上拉,讓肘關節彎曲成90度或是略小於即可,使肱骨與身體平行、橈骨與身體垂直;再次伸直手臂回到起始位置,核心保持穩定,以避免曲腕造成腕關節壓迫。此動作可同時訓練到前臂的肱橈肌與肱二頭肌,若想加強訓練肱肌,則可採用掌心向下的握法施作,也可採坐姿或單邊操作。

 

此外,林添進教練提醒,彈力繩有分重量磅數,建議依照自己的體能選擇適當的彈力繩效果較好,並可在動作前先調整繩子的長短取適當的強度訓練,避免強度過大造成肌肉不適或拉傷;建議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強度,才能健康的鍛鍊肌肉。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IPTA教官 林添進

 

延伸閱讀:

【如何鍛鍊腹肌?(上)】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683

【如何鍛鍊腹肌?(下)】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728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如何鍛鍊手臂?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林欣穎、李盛雯/台北報導 六月到來,不少人即將面對人生中重要的轉折,考生即將面對大考、畢業生即將面對職場、學童將面臨陌生環境,各種焦慮加上六月悶熱天氣影響身心,也就是俗稱的六月病。 六月病一詞起源於日本,指隨環境變化以及生活壓力產生,患者會時常感到焦躁不安、情緒低落或是憂鬱,進而影響生...

閱讀詳情 »

▲健保再放寬晚期肝癌的一、二線口服藥物的健保給付條件。(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傾全力消滅肝炎、肝癌,繼全面開放測有病毒者就給付C肝全口服藥物之後,健保署今(5)日再釋大利多,同樣自6月起,一口氣放寬晚期肝癌的一、二線口服藥物的健保給付條件,預估每一年將...

閱讀詳情 »

▲受惠手術、藥物進步,台灣腸癌治療已邁向慢性病化。(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大腸直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每年約有1萬5千人罹癌,是最叫人聞之色變的癌種,所幸受惠抗癌療法進步,國內臨床經驗,只要積極治療,晚期腸癌病人也有可能完全痊癒,治療腸癌已經...

閱讀詳情 »

▲能否及早覺察「排便習慣改變」是可不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的關鍵之一。(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多年來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一位,每個人都聽過大腸直腸癌的徵兆之一就是「排便習慣改變」,但到底什麼樣的狀況才叫改變?才叫異常?不少人始終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