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三高控制不良 小心腎病變致洗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三高控制不良 小心腎病變致洗腎

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止痛藥濫用等,以及其它腎絲球疾病及先天性腎病變。如果不能好好控制上述的危險因子,日後將有很有可能面臨洗腎問題。

40歲以上慢性病健康檢查 揪出腎病危險因子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勝鴻表示,腎功能衰退在早期人體並無太大不適;不少個案就醫時已是晚期,甚至需接受緊急透析。病患早期發現腎病,進而能在醫療機構接受長期追蹤治療,一直是國家腎病的防治目標。

目前腎病的篩檢主要為尿液分析及血液肌酸酐。國民健康局提供40歲以上國人每3年一次(65歲以上則為每年一次)的慢性病健康檢查。其中包含上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肝腎功能的檢查,涵蓋大部分的腎病危險因子。民眾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權益,務必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出現5種症狀 當心是否為腎臟病變

王勝鴻醫師提醒,如果有下列症狀,(1)小便有泡泡或渾濁、(2)雙腳浮腫、(3)解尿疼痛或腰痠背痛、(4)血尿、(5)夜裡頻尿等,建議至腎臟科門診諮詢是否為腎臟病變。如果本身已有腎臟病相關的慢性病或危險因子,併肌酸酐的異常,都建議在腎臟科做長期追蹤及治療。

如果已知腎功能不佳,且腎絲球過濾率小於45ml/min/m2,也建議務必要腎臟科就診。除了檢驗外,腎臟科醫師更可以根據腎臟狀況檢視與調整目前藥物組合,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飲食與生活衛教。並根據病人嚴重程度給予專門的治療,如血球生成素、鹼化治療或者低蛋白酮酸治療。

根據2017年台灣腎病年報,台灣地區新進入透析的人口,若以年齡做校正已連續三年呈現下滑的趨勢,呈現台灣腎病防治的成效。但隨著人類壽命延長,老年化社會的到來及醫療照護的持續進步,洗腎人口在台灣仍持續成長。王勝鴻醫師表示,希望在政府、醫界以及全民的攜手努力下,讓台灣腎病防治能有更多進步。

 

【原文章請見:三高控制不良 小心腎病變致洗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白內障已不再是專屬老年人的疾病,年輕型早發型白內障的案例,發生率有增加的情形!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人60%患有白內障,到了70歲以上更是高達90%。而白內障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老化」,眼睛內的水晶體,因為可溶性蛋白變性轉變成不可溶性蛋白而形成混濁,導致視力模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感冒才剛好又中鏢?嘴巴破洞也一個接一個?大多人總是把原因歸給自己免疫力太差,然而你是否想過,兇手可能是牙刷!牙醫師指出,前陣子流感肆虐,許多人覺得自己已經跟感染的家人保持距離,也不共用餐具,甚至在家中都戴口罩了,卻還是被傳染,此時,就很有可能是因為牙刷的清潔與保存...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嚴重,恐增加氣喘急性發作!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自流感季以來已累計1,77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醫師表示,本次流感主要仍為H1N1病毒引發的感染,許多氣喘病患也會因為流感引起呼吸道發炎,進而使得氣喘急性發作增加2~3成。 台中榮總胸腔科醫師傅彬貴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天氣回暖,出外踏青或掃墓民眾應小心蟲蟲危機。日前,一名婦人前往山區,返家數日後出現發燒、全身痠痛、倦怠及紅疹等症狀而就醫,並提及胸前出現一個約一元硬幣大小、周圍發紅但不痛的黑色結痂,但是並不記得最近該處皮膚有受傷。經醫師詢問病史,抽血送疾病管制署進行檢驗後,證實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