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人五十肩痛到只能平舉! 這個治療免開刀活動自如

婦人五十肩痛到只能平舉! 這個治療免開刀活動自如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65歲徐女士近半年左側肩膀疼痛,不但無法順利穿內衣,睡覺時得避開左肩疼痛處,甚至揮手角度幾乎只能平舉,赴醫檢查發現原來是關節沾黏及滑囊炎合併五十肩,所幸透過「關節囊擴張合併關節鬆動術」免開刀治療,大幅改善徐女士的生活品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琮凱表示,患者最初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旋轉肌袖受損、鈣化,接受復健、中醫、體外震波等保守治療半年,但狀況改善程度並不明顯,尤其手臂活動角度有限,如手臂朝前平舉向上僅稍微超過90度、前臂內轉60度、外轉30度,使徐女士左手活動度嚴重受限,幾乎無法自理生活。


林琮凱指出,徐女士輾轉到骨科門診檢查後,確診為五十肩合併滑囊炎,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上稱「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好發於長期需使用肩關節勞力、反覆肩部疼痛發炎、肩部骨折或曾接受肩部手術後的病人,另外,甲狀腺機能異常、帕金森氏症及糖尿病,也有可能引起五十肩。


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關節囊內沾黏,使得原本可以活動自如的關節,猶如被膠水黏住一般,進而出現手臂向前向上舉角度有限、睡覺壓到肩膀會痛、天冷時肩膀不舒服、女性穿脫內衣有困難等,因次許多患者愈怕痛,愈不敢活動,導致肩部沾黏更嚴重。


林琮凱建議,五十肩患者若接受復健、藥物、中醫等保守治療後卻無明顯改善時,可考慮藉由非傳統開刀且無傷口的「關節囊擴張合併新式關節鬆動術」治療,醫師會先讓患者熟睡,經局部施打藥液將肩關節囊沾黏處撐開,再以特殊手法鬆動肩關節,拉開沾黏的軟組織,術後配合復健治療維持活動度,如今徐女士已能自行穿內衣,睡覺時也不必擔心壓迫肩關節,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林琮凱提醒,患者術後應避免害怕疼痛而不活動,若愈不活動,愈可能造成關節僵硬。針對五十肩的患者,因每個人病程不同,會視其症狀建議不同的治療方式,無論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仍要繼續配合復健,才能有效舒緩及改善症狀。


亞大醫院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由復健科、骨科、神經外科、中醫等4大科別組成,針對罹患肩部疼痛、五十肩、肩關節沾黏等肩關節疾患的民眾,透過X光、超音波和核磁共振檢查,並制定個人化醫療計畫,若是透過保守治療效果不彰,則可至骨科進行影像導引關節擴張合併新式關節鬆動手術,協助患者盡速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度。


更多NOW健康報導
▸罹慢性肺阻塞咳不停 中西醫合併治療針灸4穴位可改善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約有60%至80%民眾一生中都曾有下背痛經驗,且健保局資料顯示,下背痛是國人就診原因的第二名,主要因下背痛症狀與肌肉疼痛、神經痛類似,導致患者多會先到各相關科別求診。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李境祐醫師指出,下背痛病因不易診斷,但若未確實診斷及治療,不僅會慢性疼痛,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細胞治療特管辦法開放至今已逾2年,衛福部近期擬調整特管辦法方向,擴大適應症範圍,對此石崇良次長年前公開表示,擬有條件開放異體細胞,盼未來能運用在包含腦麻兒童的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幼兒發生腦性麻痺機率約在千分之2至5,傳統治療著重於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6歲林先生過去有抽菸、喝酒的習慣,每年健檢除了高血壓外,報告上沒有其他紅字,但總是覺得慵懶沒精神,而為了減肥,平均每月跑量80公里,不料去年底卻連跑500公尺都相當吃力,爬上二樓難如登天,驚覺身體有異狀,才趕緊赴醫檢查;另一名66歲的鍾先生,沒有抽菸喝酒的習慣,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甚麼樣的細菌那麼可怕,可以在流感過後馬上襲擊患者,短短三天內就把兩側肺葉吃到千瘡百孔,讓患者喘到快要窒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鄭正威無論在急診或是門診,都曾見識過這種兇猛細菌在流感患者身上的驚人攻勢,有些人在幾天內就病情急轉直下,經過細菌培養才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