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人捲進水泥車底險截肢 歷經12次清創、植皮劫後重生

婦人捲進水泥車底險截肢 歷經12次清創 植皮劫後重生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2歲王女士年初騎機車時,不幸與水泥預拌車發生擦撞,連人帶車捲進車底,被緊急送往台北慈濟醫院就醫,急診醫師穩固生命徵象後會診整形外科。由於王女士除骨盆骨折外,更有右側會陰部至右腳的大範圍嚴重撕脫傷,導致大腿骨外露,皮開肉綻,面臨截肢風險。整形外科李京軒醫師透過抗生素治療、12次清創及植皮手術後,王女士在3個月後順利出院,復健養傷,且在半年後恢復正常行走能力。


撕脫傷(degloving injury)是指人體受到外力的劇烈摩擦,造成上層皮膚與脂肪層、骨骼脫離,多是工傷或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另因老年或嬰幼兒皮膚較脆弱,發生撕脫傷的比率也較高。李京軒醫師說明,皮膚的血液供應可經不同角度通過肌肉、筋膜、皮下脂肪,最後注入到表皮,然而,當撕脫傷造成血流行徑被阻斷,使皮膚缺乏血液時,便會導致組織壞死,極可能面臨截肢。


李京軒表示,治療皮膚撕脫傷首要原則為保留皮瓣及保持周邊組織健康,盡可能減少任何感染風險與併發症。通常醫師會觀察傷口的血液循環狀況,以利抗生素能透過血液循環做到良好的感染控制;當創傷面逐漸長出鮮紅色顆粒狀的肉芽組織時,代表感染控制得當,這時便可進行下一階段的重建。


以王女士為例,因傷口橫跨會陰部到整個大腿前側,創面大加上年紀體力受限,會先從感染較嚴重的部位處理,如會陰部、大腿內側及後側等人體易藏汙納垢之處,再觀察傷口有無感染或壞死徵狀,增加清創次數。


植皮部分,王女士是以自體左側大腿、小腿和背部為供皮區,並以減少傷口面積為目標,從大腿下端、接近膝蓋位置等相對乾淨的部分先行處理,避免植上去的皮膚再次受到感染。歷經低血容性休克及敗血性休克,執行清創、皮瓣重建及植皮總共12次的手術後,王女士終於順利出院,免於截肢危機。


李京軒提到,醫師會依據傷者患處及其本身條件做最適當的處置,過程需要醫病共同努力,方能使傷口得到最好的復原、患者亦可盡早回歸日常生活。


更多NOW健康報導
▸塵蟎誘發過敏體質 想擺脫鼻過敏應先改善鼻腔環境
▸國產新冠疫苗4大廠加緊腳步 最新進展1張圖表掌握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的成人,每10位就有1名患有慢性腎臟病,46%的糖尿病患者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25%已經進入了末期腎臟病前期,國人洗腎的盛行率及發生率高居全世界前兩名。基隆市衛生局表示,腎臟是沉默的器官,慢性腎臟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並不容易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發現,高達18.1%民眾不清楚止痛藥的使用以及應該服用的藥物,僅4.3%民眾服用感冒糖漿飲用劑量會看藥品標示服用;由此可見,民眾在使用止痛藥、感冒藥時,仍然有些常見的錯誤觀念,用藥安全的認知尚有待加強。根據南投縣政府衛生局調查發現,疼痛時一次喝一瓶藥水或糖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夏秋交際時期,天氣不穩、早晚溫差變化大,是氣喘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好發時機!為此,台灣氣喘學會與台灣慢性阻塞性肺病學會,特地選在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世界日當天,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衛教宣導活動,希望能藉此降低氣喘與COPD患者惡化的機率。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呼吸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聯合醫學會今明兩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106屆總會暨「2013台灣醫學週學術演講會」;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在開幕典禮致詞時強調,整合衛生醫療資源與社會福利資源,建構以全人為中心的健康福利體系,是衛生福利部當前最重要的任務。邱文達指出,衛生與福利業務的整合有五項重點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