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女氣血循環不暢 當心容易有痛經

婦女氣血循環不暢 當心容易有痛經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經痛(或稱痛經)指婦女在經期及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的病症。隨月經周期發生,嚴重者伴隨噁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影響工作及生活,是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

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黃盟珠表示,臨床常將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2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在正常分娩後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則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頸阻塞等疾病所引起,多見於已婚的中年婦女。

中醫認為痛經主要是氣血循環不暢所致,即「不通則痛」。黃盟珠醫師說明,造成「不通」(氣血循環不暢、氣滯血瘀)的原因有多種,臨床上常見的有寒凝胞中、氣血虛弱、濕熱下注等。

臨床可透過問診、切診,從疼的時間、部位、性質及經色等方面作為鑑別痛經證的主要依據,如經前痛,多為實證;經後痛,多為虛證。刺痛為血瘀;隱隱作痛,喜揉喜按為虛;疼痛劇烈,拒揉拒按為實;持續作痛,痛甚於脹為血瘀,時痛時止,脹重於痛為氣滯。血色淡為寒為虛;血色紫為熱為實;血色黑為熱重。

中醫常用藥物如香附、益母草、少腹逐瘀湯

痛經的治療,以恢復氣血循環順暢為最主要,理氣化瘀止痛為最常見的處理方式。常用藥物如香附、益母草、少腹逐瘀湯等。再配合各人不同的原因,溫暖胞宮或補益氣血、清熱除濕等。而婦女的月經過程,是陰陽消長變化,用藥時也會考慮經前、經後體內陰陽狀態不用,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藥物。

痛覺是經由神經在傳遞,如果脊椎有擠壓或扭曲,月經來潮時,血往胞宮走,胞宮附近血管脹大,壓迫到旁邊神經,也會引起痛經。這時也要配合用藥調整。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施治,痛經的症狀便可改善。

冬天體質虛寒、穿短裙受涼 易發經痛

日常保健上,也是以維持氣血循環順暢為最主要。黃盟珠醫師表示,運動是很好的方式,現代人多坐少動,胞宮循環不好,建議有固定運動時間,或是坐著一段時間就要起身走動。

黃盟珠醫師提醒,最近天氣即將變冷,在寒冷的冬季,婦女月經延後、痛經情況比其他季節多發,且多為20、30歲女性,主要症狀為痛經和月經量減少。冬季痛經多是個人體質虛寒,或不良生活習慣(如天冷還穿短裙受寒著涼)使喜溫的子宮受涼,下腹部血液循環不暢所致。

在冬季寒冷的天氣,一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循環,並鬆弛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下腹腔部位。只要做好下半身的保暖工作,就可以避免許多婦科疾病。(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九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對國人健康威脅與日俱增。而大腸癌初期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包含糞便潛血、腹痛及異常的排便狀況等,較容易被忽略,導致有些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存活時間也相對較短;因此,如何以有效的治療,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1名17歲的學生常常莫名大發脾氣,每次都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就連叫他去洗澡都可能不從而煩躁不安。家人都與他保持距離,不敢惹怒。然而長期下來終於受不了,勸說他就醫。注意力不足症易引暴躁 使人際關係疏離經門診評估發現,這名學生已有3年因為情緒障礙問題與同儕無法相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一名隻身來台工作的29歲越南移工阮瑞輝,日前因身體不適至安南醫院就診,未料病況卻急轉直下,經醫師診斷為腦膜炎,插管住進加護病房。在越南的阮父聞訊後,連夜搭機趕到醫院。由於人生地不熟、身上只有越南幣,情況相當艱難,安南醫院的醫護人員見狀,自發性地發起樂捐,幫助阮父,讓他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0歲的吳女士,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多年,長期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膝蓋疼痛;醫師考量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患年齡較長,建議採取「機器手臂輔助單髁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術後第二天,吳女士就能下床行走、膝蓋也不痛了。不用助行器 走路也沒問題吳女士分享,這次手術的效果真的很好,術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