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媽媽病!抱小孩罹網球肘 體外震波解疼痛

媽媽病!抱小孩罹網球肘 體外震波解疼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才30多歲的家庭主婦洪媽媽,左手肘提重物、抱小孩與長時間使用手機時有疼痛感覺已3個月。曾經接受過類固醇注射治療,剛開始有明顯改善,但是一個月後又復發了。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復健科葉典松主任醫師指出,洪媽媽在手肘外側有壓痛點,且手腕用力伸展時會引起手肘疼痛,是典型的肱骨外上髁炎,也就是「網球肘」。因為洪媽媽腸胃不好,不想吃消炎止痛藥,也沒有時間做一禮拜三次的復健,所以建議她接受一週一次的體外震波治療。洪媽媽在接受完第一次治療後,症狀就有明顯改善;四次治療後,疼痛幾乎完全消失,提重物、抱小孩也不會痛了。

震波促進軟組織的修復

葉典松主任表示,以往體外震波都是用來治療腎臟或輸尿管結石,利用震波能量聚焦於結石處,進而震碎結石,但是後來科學家發現,較低能量的震波所造成的微小傷害,反而能促進軟組織的修復。另外,震波治療也能提高疼痛的閾值,讓病人在治療後的第一時間,馬上得到疼痛緩解,因此震波治療開始大量應用在骨骼肌肉的痠痛上,甚至對骨折癒合不全的病人都有療效。

許多研究證實震波的明顯療效

在體外震波進行治療時,病人會感到相當痠痛,不過這樣的痠痛會慢慢降低,治療完後會有一種「鬆」的感覺。目前已經有非常多的研究證實震波對足底筋膜炎、鈣化性或非鈣化性肌腱炎、高爾夫球肘、網球肘等都有非常明顯療效。

震波治療通常每週只要一次

葉典松主任指出,震波治療通常每週治療一次,治療3~6次後大部份都可以痊癒,或是只剩下很輕微的不適感。對於長期飽受肌腱疼痛所苦,一直無法治癒的病人,震波治療是一個安全又有效的選擇。

治療前謹慎評估 以得到最好療效

震波治療雖然是相當安全的治療,但還是有一些狀況不適合使用,包括尚未密合的生長板、懷孕婦女、癌症患者、血栓部位、凝血功能有問題的病人等。除此之外,葉典松主任強調,正確的診斷也是相當的重要,如果沒有治療到正確的位置與深度,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因此,在治療前還是要謹慎評估,才能在最安全的狀況下得到最好的療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3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國人飲食習慣漸漸西化,婦女罹癌型態也有變化;台中林新醫院副院長何思竹指出,隨著台灣飲食西化、婦女生育少、生育晚,以及子宮頸抹片檢查普及,各類婦癌排序也出現變化,近30年來子宮頸癌已下降60%,但子宮內膜癌增加4.5倍,卵巢癌增加3倍。何思竹副院長表示,由於現代婦女生育少、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51歲男性,1年前曾不小心跌到,但因無外傷,並不以為意,但卻陸續出現頭痛、頸部痠痛等症狀,透過推拿等方式,卻遲遲無法改善,嚴重至連碗都無法端起,1年後甚至四肢癱瘓,才被緊急送醫檢查。經由核磁共振檢查影像檢查,醫師發現這名男子原來是脊髓受到第一頸椎骨壓迫所導致;大林慈濟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每年蟬聯國人死因第一位的癌症,不僅是健康負擔,癌症的健保支出更連年迅速成長,造成社會負擔。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提出呼籲,預防癌症,落實健康生活形態非常重要!只要同時遵行5個守則,就能降低7成罹癌風險。依據健保局統計,2011年癌症的治療人口達43萬人,高佔重大傷病人口比例的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天氣逐漸潮濕悶熱,導致門診中因黴菌感染的體癬、股癬或足癬等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志明指出,包括運動量大、流汗多或免疫力較低等,都為罹病的高危險族群,此病菌為一種皮癬菌的表淺性皮膚黴菌,通常依照不同的感染部位而有不同的命名。臨床上,就曾有患者的背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