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兒草莓型血管瘤 治療三部曲草莓bye

嬰兒草莓型血管瘤 治療三部曲草莓bye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嬰兒型血管瘤好發於頭頸部,女孩比男孩容易發生,因外觀鮮紅奪目,也被叫做「草莓血管瘤」。經常有年輕爸媽,滿面愁容地帶著剛出生的嬰兒來到診間,指著孩子眼頭上,小小的血管瘤,詢問醫師會不會影響小孩子的健康與未來?成大醫院整形外科陳思翰醫師表示,只要按照治療三部曲,依序以藥物、注射、雷射進行治療,血管瘤寶寶就能順利跟「草莓」說掰掰。

嬰兒型血管瘤 問題何在?

陳思翰解釋,嬰兒型血管瘤主要是血管內皮細胞不正常增生所引起的,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確。嬰兒型血管瘤在白種人中比例相當高,1歲以前的嬰兒就有10~12%;在台灣發生機率較少,約1~2.6%,2010年台灣有16萬6千個新生兒,大約有2千個患有血管瘤。

嬰兒型血管瘤 發展變化3階段

陳思翰指出,依照嬰兒型血管瘤的發展變化,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增生期:出生後出現的血管瘤,增生速度特別快速,往往比嬰兒生長速度快。通常會持續增生達8個月。寶寶1歲以後,血管瘤停止長大,是穩定期。到2歲前後,血管瘤會逐漸退化萎縮。

陳思翰說,約占所有血管瘤病人的20-30%,到了2歲仍未出現退化跡象時,應該就不會退化,而還殘存有血管瘤的病童,會造成膚色不均、皮膚萎縮或是疤痕組織。

治療三部曲 跟「草莓」說再見

嬰兒出生2到3星期,血管瘤會馬上進入增生期,陳思翰提出治療三部曲的概念,依序以藥物、注射、雷射進行治療。若病童出生後8個月前診斷出血管瘤,先使用口服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搭配母乳或牛奶服用。8個月大後,血管瘤仍然肥厚凸起,則使用局部血管硬化劑注射,藉由硬化劑破壞血管瘤內內皮細胞引發皂化作用,達到血管瘤扁平的效果。

等到1歲以後,應追蹤血管瘤,如病灶單純是顏色殘留,沒有肥厚,建議做雷射治療去除病灶色澤,達到完全消除血管瘤的效果。

陳思翰醫師提醒父母親,如果能及早治療,可防止血管瘤增生。治療前需找專科醫師討論、審慎評估,也需要支持與耐心,相信寶寶能很順利跟草莓說掰掰。

【延伸閱讀】電競選手要護眼 眼科醫師這樣建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現在的超聲波越來越發達,你幾乎可以看到寶寶具體的樣子,但你看了下面這14張照片後, 才驚訝的發現原來超聲波上的照片和寶寶實際的樣子是這麼的像!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圖片翻攝自toutiao) (圖...

閱讀詳情 »

雙胞胎圖爾和羅查出生在巴西,兩人連體,連接在腹部,共享膀胱,腸,肝,生殖器。現在他們兩個已經5歲,近日不得不進行分離手術,因為羅查的體重已經對圖爾的脊柱和內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使他經常疼痛。 (圖片翻攝自toutiao) 手術歷經18個小時,成功將他們分離開,但是僅僅兩天後,哥哥圖爾出現併發症,變得...

閱讀詳情 »

生理期,這幾乎是每個女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當然除了我們所說的石女之外。我們要知道,在月經期間出現血塊是一個不好的現象。那麼,如果女性有出現月經血塊的現象就該及時諮詢相關專家。那麼,女性在月經期間出現血塊該怎麼辦呢? 生理期月經中含有血塊,女性該怎麼辦呢? (圖片來源) 生理期,一直都是備受女性關...

閱讀詳情 »

來自英國的媽媽伊莎貝拉在孕期26周時,由於胎盤出現了問題,有先兆子癇,迫使她進行剖腹產生下了女兒,出生後寶寶體重僅為1斤多。早產的寶寶不得不全身插滿管子,輸送營養維持器官的正常發育。 (圖片翻攝自toutiao) 通過鼻飼管喂食,由鼻孔插入,經由咽部,通過食管到達胃部注入食物和營養。然而在出生後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