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幼兒反覆發燒多日 小心「非典型川崎氏症」

嬰幼兒反覆發燒多日 小心「非典型川崎氏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九個月大「纓纓」反覆發高燒,原以為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但高燒不止情況已經超過三天,日前身上更出現紅疹,媽媽著急地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直到轉介到亞大醫院詳細檢查,才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此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

典型川崎氏症 持續高燒是特徵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幼兒,目前發病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不過持續高燒多日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主要以血管炎的方式表現,會造成全身性中型動脈的多系統血管發炎,特別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等。

發燒五天是必要條件 臨床5症狀中4即符合

陳劍韜醫師也指出,典型川崎氏症患者會出現發燒五天以上,並伴隨以下症狀:皮膚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手掌與腳掌水腫、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等症狀,除了發燒五天是必要條件外,其餘五項臨床症狀只要符合四項就能判斷是川崎氏症,並且在發燒的早期階段,還常會出現卡介苗接種處紅腫的現象,雖未被列入診斷標準,但臨床上也相當常見。

把握十天內 黃金治療期

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發病的十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會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能降低約80-90%發生心臟病變的機會,同時必須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大多數都能夠逐漸恢復健康。

陳劍韜醫師提醒,造成兒童發燒以及長紅疹原因很多,若是家中五歲以下的孩童持續發燒,但身上沒有出現典型川崎氏症五項明顯的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若遇到持續發燒三日以上,建議要帶到醫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免疫球蛋白用途廣 川崎氏症、腸病毒重症、癲癇都能用

小兒連續高燒、加上這七徵兆 恐是「川崎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85歲張奶奶患有三高及心律不整,平時規律服藥也能自理生活,但上個月在菜園種菜時,起身卻感覺右腿痠麻,中午吃飯時連筷子也拿不好,家人起初見狀並不在意,加上肺炎疫情籠罩不想出入醫院,直到晚上症狀仍無改善,送急診後才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但因錯失黃金治療時間,張奶奶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大陸原料藥無法順利輸至台灣,藥品供應鏈產生缺口,迄今基層藥師已經通報上千例缺藥事件,當中8成屬同品項通報,而社區藥局則為缺藥通報來源的大宗。   缺藥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3月份進行隨機電訪實測,針對食藥署缺藥通報中的甲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連老虎都感染了,好可怕。」近來美國動物園傳出老虎疑似確診新冠病毒的案例,而中國也發表兩篇預印論文,顯示貓咪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台大獸醫學院教授劉振軒對此表示,疫情已流一段時間,目前證據顯示,貓確實可能會感染,但不會發病和傳染,且案例非常零星,也沒有證據顯示,有動物再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55歲男性,因為食慾不振,所以至他院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低血鈉,故轉介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急診,並收治住院。因住院期間曾經發生數次低血糖(最低數值55mg/dL),故會診新陳代謝科醫師診治。低血糖有併發症 確認原因避再發生經詢問後發現病人已食慾不佳一段時間,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