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幼兒反覆發燒多日 小心「非典型川崎氏症」

嬰幼兒反覆發燒多日 小心「非典型川崎氏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九個月大「纓纓」反覆發高燒,原以為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但高燒不止情況已經超過三天,日前身上更出現紅疹,媽媽著急地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直到轉介到亞大醫院詳細檢查,才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此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

典型川崎氏症 持續高燒是特徵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幼兒,目前發病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不過持續高燒多日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主要以血管炎的方式表現,會造成全身性中型動脈的多系統血管發炎,特別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等。

發燒五天是必要條件 臨床5症狀中4即符合

陳劍韜醫師也指出,典型川崎氏症患者會出現發燒五天以上,並伴隨以下症狀:皮膚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手掌與腳掌水腫、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等症狀,除了發燒五天是必要條件外,其餘五項臨床症狀只要符合四項就能判斷是川崎氏症,並且在發燒的早期階段,還常會出現卡介苗接種處紅腫的現象,雖未被列入診斷標準,但臨床上也相當常見。

把握十天內 黃金治療期

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發病的十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會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能降低約80-90%發生心臟病變的機會,同時必須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大多數都能夠逐漸恢復健康。

陳劍韜醫師提醒,造成兒童發燒以及長紅疹原因很多,若是家中五歲以下的孩童持續發燒,但身上沒有出現典型川崎氏症五項明顯的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若遇到持續發燒三日以上,建議要帶到醫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

免疫球蛋白用途廣 川崎氏症、腸病毒重症、癲癇都能用

小兒連續高燒、加上這七徵兆 恐是「川崎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用英文輸入指令與LINE機器人對話,就能操控南瓜造型機器人,要鬼魂機器人旋轉前進,也只要動動手就可以。艾普客科技總經理李佰聰表示,這串簡單英文語法其實就是「LiveCode」程式語言,打破過去編寫程式語言艱澀難懂的刻板印象。科見美語總經理侯光杰說明,「Live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可控制體重也可延年益壽,除了生理上的好處,還能使心理快樂,改造大腦,提升生產力,如果懶得跑步,走路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法,除了可以使代謝加快,也能夠加強訓練肺活量,更重要的是,保持運動習慣,可以遠離慢性疾病。 健走好入門 穿著輕便服裝 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北部一名6歲幼童,日前出現發燒、疱疹性咽峽炎、肌抽躍,以及下肢無力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確診為感染腸病毒重症;因個案及時就醫治療,病情穩定後,已康復出院。 連兩周腸病毒疫情上升 根據疫情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1萬3143人次,較前一周1萬1109...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最近溫差變化大,正是腦中風好發時節,雖然老年人因為血管退化緣故容易中風;不過,心臟內科醫師提醒,尤其是凝血功能有問題,或是有心臟疾病者,也特別容易中風,而且中風年紀往往會較年輕。 肥胖會引起中風 年齡有下降趨勢 可別以為腦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根據統計,45歲以前的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