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幼兒這個病和出生季節有關 研究:冬天比夏天高2倍

嬰幼兒這個病和出生季節有關 研究:冬天比夏天高2倍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冷氣團一波波南下,為了禦寒,大人總將嬰幼兒身體包緊緊的,就怕著涼、生病,不過,國內一項研究發現,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發生率,要比夏天出生的嬰兒高出2倍,原因在於小朋友被裹得緊緊的,壓縮大腿活動空間,影響髖關節發育。


嬰幼兒大腿受拘限 易妨礙發育導致脫臼


這項研究由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主任張嘉獻、台北長庚醫院骨科助理教授李偉群醫師、台北醫學大學台灣考科藍中心教授郭耿南共同完成,成果發表在骨科頂級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林口長庚兒童骨科主任張嘉獻指出,嬰兒髖關節發育不良症狀並不明顯,但到了1歲多還沒治療,可能引發脫臼、長短腳、跛行,此時必須在麻醉下,透過外科手術復位,以避免長期的運動困難及髖關節退化疼痛。


台灣實施兒童保健政策,加上父母重視新生兒篩檢,許多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小嬰兒得以早期診斷,接受吊帶治療,恢復正常,必須手術治療的個案逐年減少。


長庚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世代研究,蒐集1,296筆嬰兒脫臼手術資料,結果發現,在冬天(11至2月)出生的嬰兒為髖關節脫臼需要手術治療的高風險族群,其中以12月及1月出生的嬰兒的風險最高,超過千分之0.7,在夏天6月及7月出生的嬰兒手術發生率最低,不到千分之0.3。


張嘉獻表示,嬰兒出生到4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這段期間若大腿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等固定姿勢,容易妨礙發育導致脫臼。反之,大腿如果一直保持著彎曲外展的姿勢,肌肉出力時,會將股骨推進髖臼內,促進關節發育。


舉例來說,北極圈民族及北美印地安人習慣將嬰兒綁成直立狀態,髖關節脫臼發生率很高。非洲馬拉威婦女習慣將嬰兒揹在背後做農事,寶寶脫臼盛行率就偏低。


天氣一冷嬰兒包緊緊 提高髖關節脫臼風險


至於為什麼冬天出生的寶寶罹病率較高?張嘉獻表示,天氣一冷,長輩常在嬰兒包裹很多層衣物,限縮了大腿活動,過多的關愛反而造成關節發育不良,提高脫臼風險。


這項研究也發現,出生後3個月內的平均氣溫與手術發生率有著最高的相關性。例如,11月出生的嬰兒經歷12、1、2等連月低溫,被裹得緊緊的,髖關節脫臼的風險就上升(千分之0.64)。至於在3月出生的小孩,4、5、6月氣溫回暖,衣物穿得少,大腿可自由踢動,髖關節脫臼風險就下降(千分之0.41)。


張嘉獻提醒家長,就算再冷,也不要將嬰兒包的緊緊的,限制大腿活動,讓寶寶大腿盡量維持在彎曲外展的姿勢。護理師則建議,盡量少讓寶寶穿著連身衣褲,而是分開穿上衣、褲子,因為連身衣褲也會限縮大腿活動空間。


嬰幼兒這個病和出生季節有關 研究:冬天比夏天高2倍

▲襁褓方式會影響嬰兒髖關節發育。(圖/長庚醫院提供)


改善冬天出生嬰兒髖關節脫臼 有3件事可以做


張嘉獻強調,要改善冬天出生嬰兒的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有3件事可以做:


1.以社群媒體或報章雜誌教育父母親,冬天即使氣溫低也不要把嬰兒的大腿包緊裹直,這種不正確的襁褓文化已被許多文獻證實會導致髖關節脫臼。


2.兒童健康手冊內的衛教資料,將冬天出生嬰兒當作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好發族群,教育家長要確實將嬰兒大腿擺在彎曲外展的姿勢,也提醒醫師診視嬰兒時要注意穿衣物的方式,全民都有在注意,冬天嬰兒罹病率就不會跟夏天嬰兒差那麼多。


3.政策上適度放寬髖關節超音波執行的條件,因為還沒到脫臼地步的髖發育不良,不容易由徒手檢查出來,超音波檢查是避免遺憾的好方法。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油炸後的九層塔菜葉 幾乎可以與熱量劃上等號建議少吃
▸割包皮能降低HPV病毒傳染 龜頭出現5症狀應盡速就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超音波檢查並不是放射線,而是一種人類的耳朵無法聽見的高頻率聲音(聲波)。超音波檢查當聲波穿透不同密度介質時,隨組織密度不同會出現不同強度的反射波,返回接收探頭將其轉換成影像後,就可依此進行觀察診斷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不僅可確定胎兒性別,還可觀察寶寶生長及子宮內環境的變化,幫助及早發現問題。它應用...

閱讀詳情 »

hiv 檢查任何一種方式檢測都有所為的偽陰性與偽陽性,原因很多例如:拿錯檢體.驗錯血.發錯報告.hiv 檢查沒有準確告知空窗期.大量咖啡因或是服用色素食製品、大量攝取木瓜、胡蘿蔔、實驗室檢測藥材、方法(使用全自動設備或是以手工操作)、hiv 檢查是否在空窗期間、受檢者自體免疫或是更年期荷爾蒙紊亂、檢...

閱讀詳情 »

陰道超音波檢查是用一個細長的探頭深入陰道,所以不適合無性經驗的女性。能近距離取得子宮、卵巢精確影像,超音波檢查前也不必漲尿,反而要排空尿液,影像會更清晰,包括卵巢濾泡大小和生長、卵巢瘤、子宮內膜厚度(子宮腺肌症)、早期懷孕(6週以內)等腹部超音波檢查看不清楚的部分,都能仔細觀察。 因為超音波檢查能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沒有吸菸習慣且每年定期員工健檢的47歲台商,年初回台全身健康檢查,竟發現左下肺葉有超過兩公分腫瘤,手術後證實是肺腺癌第二期。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外科柯志霖醫師表示,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首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沒抽菸的人也不能輕忽,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病灶才有機會曝光。後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