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嚴重經痛擾生活

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嚴重經痛擾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對不少復發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而言,是最貼切的寫照,即便曾經開刀治療過,一旦復發,病症的折磨便再度纏身。有位25歲的女研究生方茹(化名),三年前因嚴重經痛就醫,經檢查後發現兩側卵巢各有6及12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因而接受手術治療,並搭配術後六個月的停經針劑藥物治療。半年前,方茹又出現嚴重經痛,原以為只是熬夜趕論文、作息不正常導致,直到驚覺止痛藥怎麼吃都無效,緊急回診檢查後,發現右側卵巢又長出2公分的囊腫,才知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又復發了。

術後未搭配長期藥物控制 五年內復發率高達50%

台大醫院婦科副教授陳啓豪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成因為經血逆流,經血經輸卵管逆流入骨盆腔,附著在子宮腔以外卵巢、輸卵管或骨盆腔腹膜等部位,會引起經痛、性交痛及骨盆腔疼痛等症狀。雖然透過手術治療可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緩解患者的疼痛,但五年內的復發率高達50%以上,若術後盡早懷孕或搭配長期的藥物治療,就有可能降低復發的風險。

避免手術傷害卵巢 新型口服黃體素大幅降低復發率

陳啓豪醫師說,像方茹這樣接受過手術治療的復發患者,藉由抽血、超音波等檢查診斷後,若是較年輕且往後有生育考量者,在囊腫尚不用切除的狀況下,首要治療目標則為避免再次手術,保留卵巢及未來生育功能。因此會建議患者接受長期的藥物治療,減緩復發帶來的疼痛不適,同時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生長。

在長期治療的藥物選擇上,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和過去常用的雄性素或停經針劑藥物相比,除了能減緩子宮內膜異位症帶來的疼痛,更因為較無雄性化、更年期症狀等副作用,不僅患者用藥意願大幅提升,也讓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年輕女性應提高警覺 主動就醫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

陳啓豪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年輕女性,年齡小於30歲的患者高達64%,若經痛時間拉長或變嚴重者,就應提高警覺,並主動前往婦產科就診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與治療。曾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除了必須定期回診追蹤之外,也應選擇適合長期使用、副作用較低的藥物搭配控制,以延續手術的治療效果。對於未來仍有生育需求者的患者,更應該持續服藥,避免因復發而陷入再次手術與保留卵巢功能的兩難,迎向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4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醫美界火紅的話題,莫過於市面上俗稱的「4D皮秒」雷射,這也是不少明星藝人愛用的保養方式之一。皮膚科醫師指出,新一代皮秒雷射,不僅能縮短治療次數,且能更精準改善肌膚問題,正適合忙碌的媽媽們重回無瑕少女肌。「客製化」4D皮秒雷射 治療更精準開業皮膚科醫師吳峰璋表示,新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近日氣溫驟降,流感即將進入流行季節,為方便民眾接種流感疫苗,林口長庚醫院宣布,即日起在該院醫學大樓一樓大廳設置「一站式接種流感疫苗特別門診」,提供快速疫苗接種等整合性服務。一站式接種流感疫苗 免耗時排隊想要接種流感疫苗,常需耗時排隊。林口長庚醫院於即日起至24日期間,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巴掌仙子樂樂,22周時就早產,體重僅350公克,身長只有一個手掌大,全身器官也都未發育完成,經過醫師搶救成功存活,出生2個月就順利離開保溫箱,創下台大創院以來,最輕早產兒存活紀錄。極低體重早產兒 多處器官未發育成熟收治個案的台大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指出,樂樂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為改善吸菸、嚼食檳榔帶來的健康問題,花蓮慈濟醫院承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大專青年菸檳防制服務隊培訓計畫」,讓衛教的工作不只是由醫療人員進行。藉由大專青深入偏鄉社區,盼望將來能讓更多人學會正確的衛教知識,以及正確的衛教方式,讓偏遠社區居民都能更重視自己的健康。預防重於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