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 熟女一出力就漏尿!

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 熟女一出力就漏尿!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多歲的小玟(化名)今年初發現經血量突然增加,並且在腹部摸到腫塊,但因為沒什麼身體症狀,因此不以為意。最近幾個月開始出現尿失禁,常常因為咳嗽、打噴嚏或抬重物就不自覺漏尿,讓她無法專注工作,也不敢參加親友聚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後來到醫院婦產科求診,果真檢查出多發性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問題,最後在醫師評估下,透過「自然孔子宮全切除手術」搭配「尿道中段懸吊手術」,終於改善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困擾,讓小玟擺脫長久以來的身心不適。

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收治小玟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醫師表示,子宮肌瘤及尿失禁均是婦女常見疾病。女性因尿道較短,加上生產、老化或停經等種種因素,使尿道附近的肌肉群鬆弛,容易導致尿失禁,時間一久可能引起局部發炎或濕疹;而子宮肌瘤會因其生長位置或大小引起壓迫症狀,當肌瘤壓迫到泌尿道系統,則有可能出現夜尿、急尿或是尿失禁問題。鍾國騰醫師解釋,案例小玟本身患有輕微尿失禁,不料子宮肌瘤又壓迫下泌尿道,讓尿失禁問題更顯嚴重。

自然孔腹腔鏡手術 子宮肌瘤及尿失禁一次搞定

鍾國騰醫師說明,小玟前來就診時,除了檢查子宮肌瘤外,也安排尿路動力學檢查,確診小玟本身就患有尿失禁。對於罹患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患者,治療前醫師會審慎評估並確認患者無生育需求,再採取自然孔腹腔鏡進行子宮全切除,將陰道作為自然手術通道,不會在身體表面留下傷口,減輕患者疼痛感,此外自然孔腹腔鏡較不易在術中傷及膀胱或輸尿管等組織,是手術風險較低的方式。臨床上不少患者會擔心子宮切除會造成日後尿失禁問題,鍾醫師表示,在進行自然孔子宮全切除時,同時採取尿道中段懸吊手術,於女性中段尿道處植入人造纖維網帶,以強化恥骨尿道韌帶,可改善尿失禁問題。

鍾醫師表示,多數患者對於子宮切除有疑慮,認為後續可能有器官脫垂或尿失禁等後遺症,但像小玟這樣容易復發的多發性子宮肌瘤,加上有合併症狀,長期考量下來,子宮全切除的確能避免肌瘤復發,切除子宮後同時合併尿失禁手術,讓病人無後顧之憂。

手術方式考量因素多 靠專業醫師完整評估

鍾國騰醫師提醒,子宮肌瘤及婦女尿失禁的發生率都很高,患者如自覺相關症狀產生,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拖延導致症狀加重,影響生活品質;治療時也會採個人化治療,選擇最能降低疾病復發及後遺症的方式,讓患者不再為疾病所苦。

【延伸閱讀】

婦科手術界的愛馬仕? 海扶刀治肌瘤遠離術後沾黏

長期飽受尿失禁所苦 六旬婦術後如減齡10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藝人小鬼(黃鴻升)過世,在法醫初步判斷後,經紀人對外說死因是主動脈剝離,事實上36歲因主動脈剝離死亡,沒有想像中少見,如果遺傳帶有主動脈缺陷,就有可能在步入中年左右出現症狀,一般人則在55歲後較容易出現。醫生建議,一旦知道有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接受治療與維持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2歲的L女士,過去不曾接受過子宮頸抹片檢查,雖然曾接過衛生所的電話通知受檢的必要,但是對於要在內診檯上接受檢查還是覺得害怕,直到得知好友C女士被診斷出子宮頸癌,才強迫自己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檢查結果為高度鱗狀表皮病變(HSIL),經切片病理報告顯示為中度癌前病變(C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當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會加以對抗並引發發炎反應,這就是發燒的原因。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當身體溫度超過37.5℃、肛溫超過38℃、腋下超過37℃,就算是發燒。先觀察寶寶狀況1 剛開始發燒時,先檢查寶寶是否因為穿太多、身體太熱或水喝太少。排除這些因素,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多歲婦人,平常除了肥胖問題,自認身體狀況不錯,也未有三高等問題,但一年前不慎扭到腳踝後,發現只要長時間站立及走路,內踝及足部內側足弓處就會感到劇烈疼痛,雖接受復健及足弓墊治療長達半年時間,卻未改善,直到赴醫院檢查,影像檢查發現附舟狀骨,確診為脛後肌肌腱失能,經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