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肌瘤縮小 好孕寶寶來報到

子宮肌瘤縮小 好孕寶寶來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0cm子宮肌瘤作祟 流產引發敗血症

一名35歲的林小姐,因結婚兩年仍未懷孕,便與先生嘗試作試管嬰兒。第一次取卵植入後,卻不幸在11週時流產,而後至診所進行引產手術還引發敗血症,情況一度危急。然而求子意念堅定的她,在大病初癒後,便與先生一同前往中山生殖醫學中心求診,經仔細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子宮腔內長有一顆10公分大的肌瘤,影響胚胎著床受孕,而後在定期口服藥物治療下,成功讓肌瘤縮小到5公分大小,並透過試管嬰兒植入胚胎,目前懷孕已滿六個月,穩定待產中。

40歲以上女性 子宮肌瘤發生率近50%

收治林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李世明表示,在台灣40歲以上女性,將近有一半患有子宮肌瘤,發生率相當高。然而,多數子宮肌瘤為良性,不一定要動刀切除,除非生長位置壓迫到靜脈或子宮內膜,造成經血過多或貧血;或是肌瘤過大壓迫到膀胱、大腸等神經肌肉,發生便秘、頻尿或疼痛等明顯症狀,才有需要進一步評估手術切除。另外,因肌瘤依賴賀爾蒙生長,故通常在女性更年期過後,隨著雌激素分泌減少,肌瘤也會跟著萎縮,改善相關症狀。

10%恐不孕 藥物治療為首選

李世明醫師指出,子宮肌瘤患者約有10%恐致不孕,原因多為子宮肌瘤生長於子宮腔內或體積過大,壓迫到輸卵管、子宮內膜或血管,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內膜薄弱又容易出血,進而造成患者受孕率偏低,甚至提高早產、流產的可能性。此外,肌瘤也可能造成子宮收縮蠕動方向改變,降低精蟲進入輸卵管的機會。傳統治療方式多以手術切除肌瘤,然而在不孕症處理上,則傾向以藥物治療讓肌瘤萎縮,先改善內膜環境,再嘗試試管嬰兒受孕,避免手術可能帶來的術後沾粘、內膜傷害等風險。

經血多骨盆脹痛 小心子宮肌瘤前兆!

李世明醫師提醒,雖然大部分婦女都能與子宮肌瘤和平共處,但肌瘤過大仍有癌化的可能性,一旦發生,擴散惡化速度還相當快。因此,建議女性發現經血量異常過多或有骨盆脹痛、腰酸、頻尿或便秘等症狀,仍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得到更完善有效的醫療照護,也能遠離不孕危機之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3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相關指引資料顯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 這兩個情況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心肌心包膜炎),發病的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民宅在家齊力防疫,狂用3C產品,不只眼睛首當其衝,皮膚也鬧出「災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洪郁婷,分享保養重點,顧好「面子」,迎接解封的到來。很多人以為防疫少外出,可省略防曬及保養步驟,但洪郁婷提醒,居家防疫使用3C產品的時間增多,可能引發一些皮膚狀況,要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防疫新生活」大大改變了民眾的生活模式,也衍生不少問題。中醫師沈瑞斌表示,防疫期間雖然大家鮮少外出,無形中減少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但長期在家仍給肌膚帶來許多的困擾。各種惱人的肌膚問題如:乾燥、暗沉、鬆弛、細紋等,在居家防疫期間紛紛出現。 改善臉部肌膚困擾 美顏針提亮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以「預防醫學 精準健康」為核心並擁有亞洲最大健康數據資料庫的美兆健康管理集團,近日與嘉和智能旗下Pulse Gym健身房策略合作,共同推出「幸福企業樂活專案」。企業客戶之員工透過美兆健康檢測了解個人健康狀況,根據美兆健康促進報告中的運動處方,由Pulse Gym將健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