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袁惟仁腦溢血昏迷 醫:7成是高血壓所致

袁惟仁腦溢血昏迷 醫:7成是高血壓所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50歲的知名音樂人袁惟仁日前因腦溢血緊急送醫急救,目前仍昏迷不醒於加護病房觀察中。平時看起來很健康,怎麼會因腦溢血突然就倒下?親友、歌迷皆感到十分震驚。台灣腦中風治療及研究學會理事劉崇祥醫師表示,腦溢血即俗稱的出血性腦中風,是腦部血管破裂引起的中風,最主要的發病原因就是高血壓。尤其近年來,腦溢血有年輕化的趨勢,提醒民眾只要有高血壓病史,平時就應積極做好血壓控制,以免突發腦中風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

半身突癱瘓搶救 「單錠複方高血壓藥」後續控制佳

劉崇祥醫師臨床曾收治一名35歲男性空服員,由於工作壓力大,且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處於溫差大的環境,血壓長期超出正常值,最高甚至飆到160mmHg。在某天因身體左側突然癱瘓而緊急送醫,確診為腦溢血,經搶救後已脫離險境,並配合「單錠複方高血壓藥物」長期治療後,血壓穩定控制在120 mmHg正常值內,治療迄今10年,病情穩定未有復發跡象。

醫師提醒,腦溢血發病突然且致死率高,是最危險的急性腦血管疾病之一。三高危險因子、抽菸或酗酒習慣都易引發腦溢血,尤其腦溢血與長期血壓控制不佳更是有直接關係。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約7成腦溢血是高血壓所導致,由於患者腦部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血管壁硬化更容易讓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腦中風,患者不得不慎防!


袁惟仁腦溢血昏迷 醫:7成是高血壓所致

高血壓首重長期控制 切勿自行停藥

其實腦溢血在發生前會出現徵兆,常見的包括:突然頭暈、經常性短暫視線模糊、身體麻木無力、走路不穩等,若出現上述症狀應提高警覺並立即就醫。但劉崇祥醫師據臨床觀察指出,僅有約20%的患者能透過前兆及早就醫治療,且許多患者易忽略長期穩定控制血壓的重要性,甚至在血壓穩定後便自行停藥,又未定時量測血壓,導致血壓又忽然飆高,或是因天氣變換而加劇腦溢血發生風險。

青壯年也易腦溢血 生活習慣要注重

劉崇祥醫師提醒,腦溢血非老人病,青壯年族群若長期熬夜又缺乏運動,即使只有輕度高血壓也可能發生腦中風。呼籲民眾應正視血壓健康,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包括:戒菸、戒酒、避免攝取過量鹽分,並培養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平時的努力即為挽救生命的最佳手段,積極做好血壓控制,遠離腦溢血的危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3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家中有年長的父母,如果出現走路爬樓梯會胸悶且喘,甚至有雙腳水腫,還會有頭暈險跌倒的情形,要小心有可能是心臟出問題,如果診斷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千萬別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主動脈瓣膜狹窄,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千萬別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年長者走路會喘胸悶、幾近昏厥跌倒…要小心主動脈瓣膜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來自單親家庭的一位少年,自幼由祖母及父親撫養長大,父親管教態度過於情緒化,在他成長過程中動輒言語羞辱以及體罰管教,因此少年經常與父親發生衝突。國中畢業後,高中只讀一學期便主動申請休學,休學後穩定就業一年半,但因交友不慎加上親子衝突,經常逃家、外宿,更在1年多前開始接觸K...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七歲彤彤是視多障極重度者,六個月大時因突然哭鬧不止,就醫檢查才發現長了腦瘤,雖前後手術取出腦瘤,但卻引壓迫到視力、智力等,造成水腦,必須在腦室內裝入引流管將腦脊髓液引流到腹腔,也讓彤彤從小就得承受龐大煎熬,且日常生活都得靠著家人協助,後來進入日托班,接受3年多的療育課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92歲骨質疏鬆症的李婆婆,晚上睡覺起床上廁所時,不慎跌倒,胸口隨及劇烈疼痛,且坐在地上爬不起來。就醫後經X光檢查發現,李婆婆右側第7、8、9根肋骨發生骨折,且出現氣血胸與連枷胸。因考量老年人長期臥床容易發生肺炎、褥瘡等併發症,醫師在與家屬討論後,採用鈦合金固定板的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