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子宮肌瘤阻擋好孕 3D腹腔鏡微創手術排除障礙

  台中1名39歲王小姐,結婚5年多亟欲求子,卻遲遲沒有好消息,加上她近半年來經期紊亂且流量變多,腹痛症狀也越來越明顯,赴醫檢查發現竟有1顆8公分的子宮肌瘤纏身,經由「3D導航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後,患者經期症狀明顯改善,3個月後更成功自然受孕,令她喜出望外。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內視鏡微創手術主任高惠芬表示,王小姐因不孕、月經量多和經痛問題求診,透過婦科超音波檢查發現,有1顆近8公分的子宮肌瘤壓迫子宮內膜腔,輸卵管攝影檢查也發現雙側輸卵管阻塞,醫師建議手術切除治療,避免肌瘤繼續長大。

  由於患者怕痛且擔心術後無法自然受孕,為了解決王小姐擔心的疑慮,讓她接受「3D導航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子宮肌瘤,並針對阻塞的雙側輸卵管進行整形手術,術後不但月經量恢復正常,也改善貧血的困擾,更值得歡喜的是,患者在術後第3個月便自然受孕,與一般病人需等待10個月相較之下,確實十分幸運與罕見。

  高惠芬指出,子宮肌瘤是現代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約有10%的患者因子宮肌瘤生長在子宮內膜腔內,或大於4公分影響胚胎著床,導致無法受孕。通常治療子宮肌瘤的方式包括服用藥物、超音波燒除和手術切除,但因患者希望生育,故建議透過手術切除子宮肌瘤,以提高受孕機率。

  高惠芬也說明,「3D導航腹腔鏡微創手術」與一般2D腹腔鏡手術都是透過內視鏡影像鏡頭置入腹腔內,但前者較一般2D腹腔鏡手術增加了三維立體影像空間,讓醫師在手術時能更精準切割、止血及縫合,縮短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恢復較快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高惠芬提醒,「3D導航腹腔鏡微創手術」可運用在複雜性子宮或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卵巢腫瘤輸卵管手術、癌症及骨盆重建手術等,以提升患者術後的健康恢復。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多數並不會有症狀,但若出現月經量增加、不正常出血、頻尿卻尿不多、解尿困難等現象,應赴醫進一步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延宕一個多月,滯留武漢的第二批台商包機,今(10)日正式啟動回家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宣布「華航已經起飛了」,機上搭載有4名醫師、9名護理人員,且不只檢疫醫師,還有小兒科及婦產科醫師隨行,以因應...

閱讀詳情 »

壓力為什麼對胃不好 胃的工作機制會因為控制自律神經的壓力,而停止運轉 自律神經的功能是調整內臟的機能。自律神經中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負責對內臟發出GO的指令,而交感神經則負責對內臟發出STOP的指令,兩者的功能完全相反。(圖表4) 工作太忙、人際關係不佳、努力也沒有獲得好評價,...

閱讀詳情 »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什麼樣的疾病? 胃弱的第二個嫌犯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指的是胃的機能,而「消化不良」就是英文的Dyspepsia。也就是說,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胃功能異常引起的消化不良」。 代表性的症狀有:胃痛、胃不舒服、餐後消化不良、腹脹、打嗝、飯後腹脹、食慾不振、想...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國內再新增2確診個案,其中第46例為先前引發院內感染的指標個案、第34例的同住家人,第47例則為荷蘭境外移入個案,值得注意的是,第46例在被列為接觸者時,曾二次採檢為陰性,沒想到在進行居家隔離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