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孩子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上學更少與同學有互動,可能是這種病症作祟!!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家長做這件事更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孩子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上學更少與同學有互動,可能是這種病症作祟!!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家長做這件事更重要~~

孩子不理人、少回應?要注意恐有自閉傾向!瑞瑞到了3歲還不太會說話,阿公阿嬤覺得只是「大隻雞晚啼」。進入幼兒園就讀後,老師觀察瑞瑞發現,他和同學少有互動,語言及社交發展較同齡孩子來得慢,因此建議家長帶至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就診。經醫師診斷,瑞瑞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建議接受早期療育及教學輔導資源介入,並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治療。

自閉症非教養失當

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李姿誼表示,就精神醫學角度來看,「自閉特質」合併不善於人與人的互動溝通及過度執著於重複和一致性的狀況。每100人中會有1人有這樣的特質,此特質稱之為「自閉光譜/自閉類群 (autism spectrum)」。

若此一特質太過顯著,導致成長和生活上的嚴重困擾,即稱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ASD)。這些表現是源於大腦內部神經結構與運作的特異,並非教養失當的結果。

自閉特質太強 會限縮向人學習的能力

李姿誼醫師表示,父母可以透過觀察孩子日常表現了解是否有自閉傾向,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孩子在2歲前可能會出現不看人、對其他人不在意或親疏不分、少用手指指物表達需求、少模仿行為、語言發展較慢,或是用特殊方式玩玩具,當孩子的自閉特質太強時,會限縮其向他人學習的基本能力,如觀察別人在做什麼、模仿別人,可能會明顯影響其語言及社交的發展。

目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雖尚未找到可以「根治」的辦法,但若能及早應用行為治療原則,促進孩子及早發展與他人一來一往的互動、遊戲和溝通,則可部分改善其困擾、提升適應能力。「家長參與」是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早期療育中重要的一環。

提升大眾理解程度 營造自閉友善環境

李姿誼醫師說,當照顧者能理解疾病所造成的影響,並學習合宜的互動及引導的技巧,就能更能持續協助孩子成長,希望藉由提升大眾對自閉特質的理解,營造「自閉友善環境」,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讓這些不同的孩子更有機會能發揮其潛能,擁有充實而自信的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子宮頸癌是國內婦女常見的癌症,每年大約有1700名新診斷的病例和700人死於子宮頸癌,研究顯示,高達99.7%的子宮頸癌是由於子宮頸細胞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細胞惡性轉變,由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醫師建議性行為時應正確使用保險套,可配搭自費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普遍民眾都知道,蜂蜜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因此,有些人認為把蜂蜜水取代飲料,不僅對身體負擔少,也比較健康,甚至有人直接將它拿來當作減肥聖品,但事實上蜂蜜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對此營養師表示,蜂蜜雖然富含許多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等,但它畢竟含有糖份,喝多了仍會有血糖...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只要忠誠,長期維持單一性伴侶,就不用做抹片,也不用擔心會遭HPV病毒感染,如果你有這樣的迷思,那對於子宮頸癌或是菜花的防治觀念,可說是直接打零分!根據國外的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是維持長期的固定性伴侶習慣,其中仍有三成的情侶,遭感染HPV病毒,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感染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早晨,陽光緩緩透進窗戶,鳥兒溫柔啁啾,突然一陣陣鬧鈴聲,大聲劃破房間寧靜,此時驚醒,心臟還會撲通撲通的狂跳。相信有不少人,每天早上起床時,都是遭鬧鈴聲驚起,才匆匆忙忙的趕赴公司或學校,開啟一天的正常生活,不過,每天早上都以驚嚇方式醒來,當心你的自律神經失調,進而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