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單耳失聰40年 竟致雙耳全聾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單耳失聰40年 竟致雙耳全聾

單耳失聰,小心恐致雙耳全聾!56歲的陳姓婦人40年前高燒導致左耳失聰,因害怕醫療負擔一直沒有就醫,原本還能藉由右耳聽力跟外界溝通,最近4個多月右耳開始出現漸進性聽損,雖然曾佩戴助聽器,但因雙耳全聾,助聽器無法發揮效用,之後在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下,成功植入人工電子耳,婦人現在已能重新聽見兒子的聲音。

人工電子耳傷口小

陳姓婦人右耳出現漸進性聽損,到醫院檢查評估後,確定為重度聽覺機能障礙。雖然曾試著載助聽器但效果不佳,4個多月以來陳女士活在無聲世界,喪失聽覺讓她即使在家也經常受到驚嚇。經詳細檢查與評估後,建議植入人工電子耳,但患者擔心器材費用高恐造成家庭負擔,醫師協同社工人員啟動申請醫院專案補助,順利植入人工電子耳。

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何旭爵指出,隨著微創手術進步,人工電子耳至今已相當純熟,以往要開到20公分大的傷口,但現在只要於耳後方開3、4公分傷口,將電極束植入耳蝸,外部麥克風收到聲音後轉為電刺激,經由聽神經傳至腦幹和大腦,病患便能聽到聲音。

語言認知細胞失去記憶、辨識度差

何旭爵主任指出,成年人若全聾超過5年以上,即使裝了人工電子耳,但因聽力逐漸被其他的感官知覺取代,使得大腦的語言認知細胞已經失去記憶,就算是聽得到,語言的辨識度也會變得比較差。當聽力出現問題時,就應趕緊找專科醫師檢查,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段。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你知道嗎?平均每20個家庭中就有1個是身心障礙者組成的失能家庭。面對長者失能,家庭成員心力交瘁,如何避免成為「一人殘全家癱」?其實只要伸出援手,幫助一個人,就能改變整個家。 20個家庭中 就會有1個失能家庭 台灣的東部因為資源缺乏,一直以來,「偏鄉」的標籤總是如影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30歲的張小姐在清理冰箱時,發現放了3個月的韓式泡菜還沒吃完,覺得不想浪費,所以當作配菜吃下肚,沒想到隔天起床時眼皮出現腫脹感,眼周皮膚出現紅色疹塊,之後紅疹區域逐漸擴大,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患者是因為食物過敏而引發蕁麻疹,注射抗過敏藥物後,症狀已緩解。 食物變質...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秋冬季節,民眾喜歡吃薑母鴨、麻油雞進補,體質虛寒者適合時常進補,但燥熱體質者要多多斟酌。另外,冬天天氣冷時也儘量要「早睡晚起」,尤其是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早上要等氣溫較高時再起床,起床也應等身體暖和後再下床,穿著採取洋蔥式穿法,避免風寒要特別記得頭部與腳部的保暖。...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春節出遊首選,禁菸景點最好!主題樂園、動物園、博物館等全台165個禁菸景點都是適合全家大小出遊的選擇,許多民眾會認為只有室內才需要禁菸,若在出遊時不小心點菸,最高可罰一萬元!若不想敗興而歸,出遊前先查詢是否為禁菸區。 碧潭吊橋、漁人碼頭情人橋都禁菸 癮君子要注意,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