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常不安易失眠 家長關愛比吃藥更重要

孩子常不安易失眠 家長關愛比吃藥更重要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位讀幼稚園大班女童,不僅出現失眠症狀,晚上12點過後才能入睡,且經常坐立不安、磨牙、摳手、拔眼睫毛、容易生氣、害怕及愛哭,讓爸媽擔心不已,心力交瘁。後來經介紹至中醫科尋求輔助治療,同時考量家庭狀況、學校狀況、家族病史及管教方式等綜合評估後,給予孩子增加安全感的中藥,如柴胡、鉤藤、百合、合歡皮、茯神等藥物,並且請家長這段期間加強關愛孩子;一個月後症狀就大幅改善,也讓家長安心許多。

兒童、老人可藉中醫調理 免去藥物副作用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中醫科主任黃雪雅醫師表示,兒童的認知發育進展,與中醫理論的心、腎相關,如情緒、動作、專注力及睡眠等,則與中醫理論肝、心相關;一般來說,兒童腎氣尚未充實,老年人腎氣逐漸衰退,因此這兩類病患非常適合以中醫藥來治療疾病或處理症狀,可以避免一般藥物副作用或體質敏感帶來的不適。

兒童壓力與不安 中醫藥物助症狀改善

黃雪雅醫師指出,門診中常見到許多兒童有失眠、坐立不安、磨牙、夢遊、妥瑞氏症、偏頭痛、恍神、不明原因咳嗽,甚至摳手、咬指甲、拔頭髮等較嚴重的症狀,這些都可能與壓力有關;無論是課業過度繁重、家長情緒不穩定或是進入新學校或新環境等,都可能對敏感的孩子造成壓力與不安。

黃雪雅醫師說,中醫可利用具有安定緊張心情的炙甘草、浮小麥;降低憤怒負面情緒的柴胡、薄荷、鬱金;減緩不明焦慮急躁感的鉤藤、百合、柴胡;改善多夢、夢遊或磨牙的龍骨、牡蠣、蓮子等,透過大自然的藥物來調整身體,啟動人體自癒的能力,讓身心恢復平衡狀態,協助孩子改善許多症狀。

父母加強關愛 孩子更健康

在門診中常看到疲於奔命的不安孩子及焦躁爸媽。黃雪雅醫師提醒,當孩子生病時,不該只看到「病」,而忘了「愛」,小孩的自癒能力是很強大的,如果能更溫和且全面性照護孩子,就會發現孩子及家人身心都變得更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0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皮垂,又被稱為皮贅,是一種難看的增生,一般長在頸部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它們是完全無害的,因此沒有必要通過醫治來除掉它們。然而,長在脖子上的皮垂是相當明顯的,並且很可能被衣服或者首飾絆住而導致發炎,因而你想要除掉它們也是很自然的。有幾種方法可以去除皮垂,在家中或者是醫生辦公室都可以進行。本文將介紹這...

閱讀詳情 »

日常生活中或運動時有人常能聽到關節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動脖子時頸椎有聲音;還有人經常玩手指,讓手指發出關節響聲……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關節「彈響」。面對關節「彈響」,有些人惶恐不安,趕緊就醫檢查;有些人卻毫不...

閱讀詳情 »

中醫認為,痣是氣血在經絡凝滯不通日久,陽氣束結而形成的小疙瘩。其中,黑色的痣常常是因為經脈氣血虛弱,風邪入侵,兩相搏擊而形成;紅色的痣常常是肝經怒火郁結在經脈而成;而青色的胎記,往往是懷孕的時候母體氣血不和導致的。 如果仔細觀察世界地圖,我們會發現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處,大都有一個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