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怎樣才算正常發育

孩子怎樣才算正常發育

 

 

家長們對自己的“獨苗”總是特別關心,有些家長帶孩子來醫院看病時,孩子並沒異常,反倒是家長認為孩子發育遲緩,自己家的孩子比鄰居的孩子長得稍矮或者瘦一些,就擔心不已。其實,孩子的發育是有一些個體差異的,而且是有早有晚的,只要是在正常的發育範圍內,就沒有問題。另外,孩子的發育應該包括體格和智力兩方面,不能因長得矮於某一個孩子就被認為是發育滯後。現在,對發育遲緩者的忽視十分少見,而無端懷疑正常孩子有發育遲緩的較多。那麼,孩子發育的正常標準是怎樣的呢?

1、生後第一個月生長發育規律

生後第一個月生長發育情況和營養水平對於日後兒童生長發育是一個及其重要的關鍵時期。生後第一個月由宮內轉向宮外,生後條件變化劇烈,需要新生兒適應和調整。每個個體餵養條件各不相同,因此體重變化的走向有所不同。

生後第一個月內體重變化包括三種:減重、不變和增重。隨著周齡的增加,減重和不變兩種成分所佔的比例減少,增重者相應增多。無論母乳喂養或是人工餵養,只要餵養方法得當,質、量適宜,即使在生後第一周體重不變和增重的比例就較高。因此,所謂“生理性體重下降”並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完全可以通過合理餵養加以調節的。

2、0-7歲生長發育關鍵時期

二倍出生值的出現時間:體重為生後3個月,身長為42-48個月。

生長發育的最大速率期均在生後第一年內,其順位為體重2個月>3個月>1個月,身長和頭圍1個月>2個月>3個月。

主要指標的倍增或關鍵加值日期:

體重為1歲(3倍)、2歲(4倍)、3歲(5倍)、5歲(6倍)、6歲(7倍);

身長增長值為1歲25cm、2歲35cm、3歲45cm、4歲50cm、5歲60cm、6歲70cm。

頭圍為1歲12cm、2歲15cm、3-4歲16cm、5歲17cm、6歲18cm。

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生後0-3個月、15-18個月、24-27個月、36-42個月、48-54個月和60-66個月分別為0,1,2, 3,4,5歲內年齡段內生長發育重要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身長(身高)反映了長期營養積累的效果。營養、餵養、遺傳等因素共同影響身長(身高)的生長。身高的增值和兩倍出生身長的出現時間這兩個指標可以較敏感地指示營養積累效果和預示生長潛力的發揮。故,要經常測量身長(身高),以進行營養監測。

3、影響出生後生長發育因素

遺傳潛力和環境因素是影響孩子出生後生長發育的主要因素。

影響生長發育的環境因素包括:均衡膳食、自然食物、充分睡眠、適度運動、愉快心情。這五個方面不僅適用於兒童、青少年,也適用於成人。

兒童生長發育是前後連續的。前一階段生長發育結果直接影響後一階段的生長發育。每一階段生長發育與其生長潛力和環境對其影響有關。因此必須從小注意供應均衡營養,保證充分睡眠,預防、減少疾病,加強戶外活動,充分利用機體生長高速率期(即0-3個月,15-18個月,24-27個月,36- 42個月,48-54個月和60-66個月)的潛能有力地促進生長發育和提高健康水平。

在每個關鍵時期有一些值得重視的適宜技術應予加強,以利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和身心健康成長。母乳喂養是4個月內應當選擇的最佳餵養方式。泥糊狀食物添加與換乳期餵養是兒童從流體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中很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除了有營養問題,還有教養、行為、氣質和性格等一系列問題出現。小孩能夠獨立進食時,應鼓勵孩子獨立進食並訓練孩子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逐漸適應各種不同口味的食物,防止偏食、挑食、過食甜品。特別要重視營養行為與營養物一起對營養結局產生重大影響。不能偏廢任何一方,否則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中藥黃耆素有「補中益氣之王」封號,研究顯示,從黃耆萃取出的「PG2」多醣成分,可有效改善癌因性疲憊,說不定還能幫助抗癌。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腫瘤內科醫師賴基銘在今年(2016年)台灣醫學會講座中指出,PG2多醣成分目前主要是用來治療癌因性疲憊,但有些研究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小孩子沒吃早餐、睡眠不足、上床睡覺時間不穩定,很容易出現體重過重、肥胖問題。母親若在懷孕時抽菸,一樣也會增加小孩肥胖風險。 三指標 預測小孩肥胖風險 英國倫敦學院所主導的一項研究顯示,透過小孩有無吃早餐、就寢時間是否規律或是否睡眠不足、母親在懷孕期是...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吃得清淡、找回健康,是現代人追求的飲食養生法則!但是,對於忙碌的上班族,或是家中人口簡單的退休族來說,要每天開伙煮飯,似乎不是那麼容易,一星期內,往往有兩三天,需要在外面解決,這時「要吃什麼」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 到底外食族該怎麼吃、怎麼選擇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