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發燒熱痙攣怎麼辦? 醫師提醒兩大原則

孩子發燒熱痙攣怎麼辦? 醫師提醒兩大原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1歲半的幼兒,凌晨開始發燒到39度C,媽媽發現孩子突然雙眼上吊,牙關緊閉,甚至雙手雙腳規律的抽動,嚇壞家長,在緊急送醫的路上突然又停止,媽媽分不清楚孩子是昏迷還是睡著,到醫院檢查後,醫師告知為熱痙攣所致。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張通銘表示,熱痙攣發作時看起來可怕,但大部分長大後都會好轉無後遺症,僅有少數個案可能為癲癇體質被誘發。

好發於6歲以下 八成長大後痊癒無後遺症

熱痙攣屬於常見的兒科急診狀況,發生年齡在1個月大到6歲之間,因為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腦部尚未成熟穩定,一旦發燒(38度以上)、體溫升高就容易引發全身抽筋。張通銘醫師說明,分為單純型與複雜型,約80%患者為單純性熱痙攣,若幼兒整體發展均符合各項里程碑,抽筋時間小於5分鐘,24小時內只發作1次,全身性抽筋,基本上為良性,6歲之後不會再發。

發作2次以上,時間大於5分鐘者為複雜性熱痙攣,有可能會有癲癇的風險,須由醫師診斷,未來有可能影響專注力、認知等發展。

發作時兩大原則 側躺、保持呼吸道暢通

發作時兩眼上吊、嘴唇發紫、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口腳抖動,還可能尿失禁,幾分鐘後停止,患者也隨之昏睡,此為大發作時症狀。張通銘醫師表示,第一次遇到發作時,家長一定很驚慌,此時必須記住兩個原則,先側躺,避免嗆到,第二保持呼吸道暢通,可將頭微微後仰,切勿前傾壓迫氣管,再來便趕緊送醫。醫師也特別提醒,不要給孩子咬任何東西。

熱痙攣發作與體質有關 再發比例為三分之一

熱痙攣2年內再發作的比例為三分之一,一般來說與體質有關,很難完全避免,僅能盡量減少發燒的機會,或是已知有熱痙攣體質者,發燒至37.5度時可以預防性先給予退燒藥。不過張通銘醫師也提醒,發燒為正常生理現象,也不能給予過多退燒藥。熱痙攣看似可怕,其實危險性並不高,建議家長以平常心看待,除非當下嘴唇發黑缺氧,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則需叫救護車急救。

【延伸閱讀】

「台灣精準醫療計劃」啟動 基因科技與AI跨界整合

心律不整治療再精進!心導管電燒精準定位,助患者燒除「心」頭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在全球出現大爆發,疫情持續延燒,全台民眾戴上醫用口罩防疫,但是口罩擋得住病毒,卻擋不住氣味分子的侵襲,因為氣味分子遠小於病毒,當身旁有人散發狐臭,讓人防不勝防,招架不住。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皮膚科主任暨長庚診所美容醫學科主任黃耀立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女性朋友邁入更年期唾液分泌減少,當心蛀牙率增加!新北市近日有一名年約50歲的母親向牙醫師求診,面有難色地表示近來口乾嘴苦且有異味,連自己的小孩都因此不太與她交談,讓她感到沮喪;經牙醫師診斷發現這位已經進入更年期初期的母親,因體內荷爾蒙改變導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抗菌條件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0歲的婷婷(化名)曾經交往過幾任男友,發生性行為時沒有做任何的避孕防護措施,期間多次意外懷孕,接受過多次人工流產手術。二年前確定跟穩定交往二年的男友結婚,婚後有固定性生活也持續努力做人,但肚皮遲遲沒傳出好消息。在先生陪同下到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求診醫,經檢查子宮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做家事、抬重物,少做上臂伸展運動,許多中老年女性都有五十肩的困擾。但研究發現,如有糖尿病,則罹患五十肩的風險更高,約為一般人的5倍,更有3成的五十肩患者罹患糖尿病。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應多活動手臂關節,以免生活品質受影響。 59歲徐女士為糖尿病友,都會定期回診,因經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