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突然出現這些行為... 恐是罹患「憂鬱症」!

孩子突然出現這些行為... 恐是罹患「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小智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他,在開學後,每天早上都說身體不舒服,哭著不想上學,有幾次甚至會反常地尿床或特別早起,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不耐煩地生氣或大哭;諸般退化行為讓父母漸漸不耐煩,開始斥責,結果小智卻說自己想跟奶奶一樣死掉。老師遂建議父母帶小智到醫院的兒童心智科就診,經評估診斷後確認小智罹患了憂鬱症。

症狀持續3個月 穩定治療恢復生活品質

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表示,因為小智的狀況持續超過三週,對於學業、家庭生活及睡眠品質的影響甚鉅,與父母討論後,決定先讓小智接受藥物治療,同時請父母讓小智多休息、放鬆心情,包容他的退化,並給予鼓勵及陪伴;在合併遊戲治療與三週的藥物治療後,小智恢復以往的活力及笑容,穩定治療半年後就停藥了。

兒童憂鬱症 這些情況易出現

林育如主任指出,臨床上的憂鬱症在兒童間並不常見,盛行率約百分之二,是腦功能失調的生理疾病。目前認為失去重要親屬、被虐待/疏忽、重大生理疾病、家族病史等為發病之危險因子;若不治療持續惡化,可能會造成學業困難與人際關係破裂,進一步被誤解是懶惰、對立,對兒童的自我發展有重大影響,甚至可能使孩子產生自殺意念與行為,需早期積極介入治療。

兒童持續性異常或退化性行為 應盡速就醫治療

若症狀尚不嚴重,可使用心理治療與環境支持;若症狀嚴重時,則建議合併藥物治療,通常可獲得有效改善。兒童雖然看似沒有煩惱,但在意的事情也不少,林育如主任呼籲,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們的情緒與行為,尤其在經歷重大變故後,若有發現持續性的異常或退化性行為,建議要趕緊到兒童心智科就醫。

【延伸閱讀】

痔瘡最愛這些人 你上榜了嗎?

她脖子隆起卻不就醫? 高榮「一站式服務」增便利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7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腫瘤科門診中,一名七旬老翁求診時已經是晚期肝癌,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組織,日漸增大的腫塊不僅影響吞嚥功能,也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更辛苦的是,老翁在接受一線標準標靶藥物後的效果有限;承受副作用後也未發揮抑制腫瘤的效果,內心逐漸排斥服藥,中斷服藥的因素也間接導致了治療效果不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患者的口腔照護容易被忽略,尤其在化學與放射治療過程中,大部分患者因為口腔黏膜受傷出現口乾、吞嚥困難、疼痛、口腔黏膜炎等問題,此時一旦疏忽照護,不僅原本已受損的口腔黏膜更難癒合,甚至延宕治療引發感染危及生命。口腔癌正確清潔 降低重症機率北醫大口腔醫學院鄭信忠院長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0多歲老翁短短數個月內兩、三度因感染嚴重肺炎住院,每次出院時明明細菌已被完全殲滅,沒想到仍不斷復發、頻繁進出醫院。原以為只是年紀大常見的免疫力低下感染,所幸老翁子女是醫檢師,警覺老爸血液抹片特徵異常、並在醫護人員積極進一步檢查下,意外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緊急轉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韓國實鏡綜藝節目「我獨自生活」描述藝人一個人生活情景,也引發「獨活」熱門話題!不單單在韓國出現普遍的「獨活」現象,根據台灣統計報告,近年來個人戶數逐年增加,目前更突破300萬戶,佔全國家庭總戶數超過34%,也就是平均每三戶就有一戶是獨居者,顯示「獨自生活」有愈來愈普遍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