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電子耳讓聽損兒有反應 父母喜極而泣

電子耳讓聽損兒有反應 父母喜極而泣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剛滿1歲的李小弟,出生時被診斷為極重度聽力損失,左耳幾乎聽不見,即使配戴助聽器也聽不到;另一名1歲9個月大的楊小弟也是聽損兒,配戴助聽器已經1年多,同樣對聲音反應不佳。如今,2位男童裝上人工電子耳,都已對聲音有反應,雙方父母喜極而泣。

李爸爸說,李小弟出生4個月後,開始戴助聽器,但對聲音反應仍然不佳,要超過70分貝才有聽覺,目前只會發出咿咿啊阿的單音,上周讓孩子兩隻耳朵同時動人工電子耳手術,趕緊把握孩子的語言學習黃金時期。

嚴重聽損兒 需植入人工電子耳

亞東醫院人工耳蝸中心主任陳光超指出,國內18歲以下的先天性聽損兒,每年新增約60到100人,但實際人數應更多,當診斷為嚴重聽損則需植入人工電子耳,但單耳人工電子耳費用高達90萬至110萬元,大部分的新生兒家長都負擔不起。

健保通過給付 一年150人受惠

健保署今年7月正式通過人工電子耳健保給付,對象為18歲以下、雙耳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的先天性聽損兒,家長只要負擔健保費,預計第一年將有150人受惠。陳光超主任呼籲,家長及早帶聽損兒接受治療,不要錯過黃金成長期。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6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自今(2021)年11月2日至11月15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調整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運動、拍照、空曠處 免戴口罩一、二級警戒措施:1.外出全程佩戴口罩,除例外情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60歲外籍男子日前送貨時突然呼吸猛喘,察覺狀況有異趕緊就醫,醫師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側心臟壓力上升,並壓迫左側心臟,立即以電腦斷層檢查,顯示雙側嚴重肺栓塞,立即透過「EKOS超音波震碎血栓導管」治療,打通血管(溶栓)後大幅改善,並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運動能力順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的家庭主婦郭女士,20年前罹患乳癌開完刀接受腋下淋巴結摘除後,右側手臂卻逐漸水腫,復健效果不佳,讓她的手臂腫脹疼痛宛如「米其林」,不敢出門也拿不起鍋鏟為家人煮飯,經人轉介至高醫接受新世代奈米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術後六個月手臂已消腫與正常手臂差不多,但活動度有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我現在感覺好好的,為什麼還要繼續吃藥?」、「我每天都要吃藥,好煩喔,能不能不要再吃藥?」在馬偕紀念醫院一般精神暨身心科主任柯凱婷的診間,常有躁鬱症患者提出上述問題、抱怨,每當面對患者質疑,她總是耐心講解,並讓患者了解,躁鬱症主要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神經系統運作不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