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解血便 幼年型息肉作怪

孩子解血便 幼年型息肉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1歲的晴晴,近一個月來不斷地解血便,媽媽帶她到診所就診,因為沒有哭鬧等不舒服症狀,初步診斷為蛋白質過敏。晴晴雖然只喝母奶,沒有吃其他副食品,但血便的情況依舊沒改善。此外,還發現反覆的脫肛,甚至排出了一個圓形的物體,來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就診後,初步排除血便最常見的原因─肛裂,再經大腸鏡檢查後,確認為大腸息肉造成的反覆血便及脫肛。病理報告為良性的幼年性息肉,經治療後,血便的問題解決了,晴晴也健康出院了。

息肉會造成鮮紅色出血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王佩琳醫師表示,晴晴罹患的『幼年型息肉』並不少見,有些研究指出發生率約3%,常見於1至10歲的孩童。一般是偶發性的,不是遺傳性疾病。大部分『幼兒型息肉』為1-2顆的,大小通常不超過2公分,好發在直腸及乙狀結腸。而像晴晴一樣,息肉自行脫落的機會,約佔所有幼年型息肉中的一成。與一般血便的常見原因最大不同的表現,在於息肉所造成的出血為鮮紅色,而且解血便時沒有疼痛感,有的會像晴晴一樣有脫肛的情形。但是,當息肉造成腸道阻塞時,由於解便不正常,少部分因而形成腸套疊,導致嚴重腹痛。單從臨床症狀要確診息肉是不夠的,還需要完整的大腸鏡檢查。幼年型息肉大多為良性,幾乎不會變成惡性腫瘤。但若大腸鏡檢查發現多顆息肉時(多於3-5顆)或是有相關家族史(家族性息肉、大腸癌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就會上升,必須定期追蹤檢查。

兒童血便成因多 需就診檢查

王佩琳醫師指出,造成兒童血便的原因很多,息肉僅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是「肛裂」,通常小朋友也有便秘及解便困難、疼痛等情形,在一般理學檢查即可發現。若血便外合併有高燒、腹痛及腹瀉時,通常是「細菌性腸胃炎」。如果小朋友有規律的間歇性劇烈腹痛,伴隨著嚴重嘔吐,後期開始有草莓果醬型態的血便,就要高度懷疑是「腸套疊」。除此之外,像是「梅爾氏憩室」、「蛋白質過敏」、「過敏性紫斑」,甚至是少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都可能造成兒童血便。

家長勿驚慌失措

王佩琳醫師提醒,若家中小朋友持續血便,務必帶到兒童腸胃科診察。爸媽不要慌張,注意解血便量的多寡和顏色型態,可以拍下血便的照片或將有血便的尿布帶來。另外,血便出現及持續的時間、其他臨床症狀、最近飲食的情況、家族史和旅遊史等,也可提供給醫師,安排適當的檢查,找出病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腺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或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所造成,通常會有發燒、咳嗽等症狀,也會出現結膜炎、扁桃腺發炎等;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何季麟指出,近日臨床上,小兒科患者人數就增加30%至40%,又以一般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傳染最多。九月後開學,小兒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因為電腦、手機等3C產品普及,使得學童高度近視的情形也與日俱增。醫師表示,目前對於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的治療,除了配戴眼鏡矯正及點散瞳劑外,另外還有配戴角膜塑型片可選擇。花蓮慈濟醫院眼科邱正仁醫師表示,角膜塑型片是一種夜戴型高透氧硬式隱形眼鏡,在晚上睡覺時,配戴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你知道自己的空腹血糖值是多少嗎?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近9成7的人空腹血糖偏高,相當於每10人中有9人偏高;由於血糖偏高代表人體細胞對糖份的利用不理想,容易形成初期高血糖、糖尿病及脂肪肝,值得大家注意。該項研究是由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究發展處協理劉婷婷博士於國際健診學會(...

閱讀詳情 »

俗話說:「春乏、秋困、夏打盹。」 進入秋季人們很容易犯困,晚上難以入睡,白天卻哈欠連天、昏昏欲睡,人也顯得倦怠無力,毫無神采。秋困失眠真是一大頭痛之事,擺脫秋困,今天小編送上六大招,客官請接招。 第一招 貴妃醉酒 溫牛奶/溫蜂蜜水 失眠喝牛奶,這算是電視劇裡少數不騙人的經典橋段之一了。溫牛奶和溫蜂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